阅读历史 |

33姜王都?番外(1 / 2)

加入书签

除去公子穆挑出来给鱼宣过目的二十一卷,剩下的一千六百二十卷奏章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公子穆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大意可以概括为以“等我登基,我要如何治理国家”为中心思想的话题作文。

足有八百一十七卷。

二是公子穆对被神辅佐的向往,内容可以直白地翻译为:“神女是怎么选中武王的?如果我这么做也会有神选中我吗?”

这部分少一些,有五百四十六卷。

还有二百五十七卷就如鱼宣的猜想一般,是公子穆的碎碎念日记。

比如点评今日早朝大臣的政见,分析当下税征军备的开销,偶尔还兴致上来写几首诗。

白社君无聊的时候会当消遣看看。

关于她是怎么选中姜武王的,其实不玄乎。

白社君原身是一只白毛鼠,从出生起就在山中一座道观里生活。

老鼠窝总是能在人们不知道的时候繁衍成一个大家族。

她起初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直到身边的同类老死了一茬又一茬。

白毛鼠活的第二十个年头,终于反应过来,自己的命好像有点太长了。

这时距离某个一起长大的好友托付她照料自己的子孙已经过了十八年。

其实白毛鼠开灵智这件事,从她没有过任何子嗣就已经初现端倪。

鼠向来在繁育方面有着出众的才能,象征繁盛不衰。

白毛鼠是个异类,她与其他鼠仿佛有生殖隔离。

不过鼠群从来不为繁衍发愁,大家对白毛鼠这个辈分奇高却孤寡无依的同类很关照。

她在道观熬死了三个老头,整个道观的弟子都是她看着长大的。

到后来白毛鼠已经能在道观里大摇大摆地吃供品,有时人们也玩笑似的唤她一声“鼠仙姑”。

白毛鼠庆幸自己没有被说“老而不死是为贼”。

她的作息也逐渐往人的方向靠,不再昼伏夜出。

白毛鼠白天待得最多的地方,从鼠窝,到供桌,再到老道士的肩膀上。

老道士像她那些鼠子鼠孙一样,也很快去世,不过他留下了一个年轻的徒弟接班。

临走前,老道士揉一把白毛鼠的小脑袋,让她帮忙照看。

这道观祖上富过,名声在外,连国君也来请他们驱邪。

白毛鼠通人性这么久,对人间秩序了解了个大概,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

她前脚答应了老道士,后脚就出大事,总不能让人就这样出远门。

所以她溜进道士的包袱里,跟着上了路。

白毛鼠很机灵,等他们上船渡河才钻出来。

道士们发现她跟来,惊讶归惊讶,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

一群年轻人,见过最顶天的贵人也就是这一片的县丞,以为到天家贵胄跟前最多头磕得响点。

这一趟去王都,总共三个人,是这一辈里最能扛事的。

老道士的接班徒弟崇明就在其中。

宫里来的人交代,这次请他们到王都,是为了王姬的忌日。

白毛鼠扒在崇明袖子上,听了一路。

这位王姬是先王妃的孩子。

先王妃与姜王少年夫妻,有一儿一女,也就是姜王姬和公子辛。

可惜先王妃体弱,在公子辛才过周岁时就因病去世了。

姜王没有再立王妃。

王姬没有遗传来自母亲的体弱,她是死在祭台上的。

活祭失败了,但王姬之死已成定局。

崇明和两个师弟的脸色都不太好。

这种祭祀方式是他们以为耻的,不仅全无作用,而且损阴德亏气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