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0更籍(2 / 2)

加入书签

“又外道了不是?我就牵牵线,成与不成,且看你两个哥哥自个儿争不争气。”

事情谈妥,章文德急着回去继续盘点,瑛娘不好再多打扰,二人便自酒楼分道。

这回进城瑛娘也没别的事要做,但日头尚早,索性赶着车又去了农集。

农集中典粮的农户之多,瑛娘借着骡车便利收了约摸十石稻米,扭头又去肉铺买了半扇猪,这才慢悠悠赶着骡子出了城,待得避过他人耳目,将这零散的十石稻米藏进仓里,才催促着只载了肉的骡车提速。

这月余来有进有出,总体结有盈余,瑛娘便拿了些碎银兑成元宝一同藏进仓里,整合之后共计二千一百两。

年跟前儿再没别的开销,这些元宝自不必动,余下一百零五两碎银并一百八十文钱也足够作来年买卖的本钱,瑛娘便默了默缺用,单分出来二十两,以备过年时拿给汪文、汪武。

老汪家现在不缺吃喝,瑛娘买来的半扇猪便叫云氏与何氏合力做成了熏肉悬在梁上,待得临了年节,好分出些送与各房娘家。

瑛娘没管这猪如何分配,扭头找了汪木匠与徐氏,先与他们说了章文德应允帮忙引荐之事。

因着今年增税,汪木匠很是愁苦了一阵,徐氏也忧心这世道乱起来,眼下一听有望将孙子送进商队做学徒,当即便要叫汪点水明日一同去城头。

汪木匠还叫徐氏拿钱:“不管成与不成都该给那掌柜的补上一份厚礼,老婆子取点钱,一会儿给老四,好叫他明儿个去城头看着采买。”

“是该!是该!”

徐氏扭头取了三两来,汪木匠想说少,却见瑛娘伸手接过了碎银。

“无需再备礼,先头叫五哥、六哥帮着打的墨我已经送了五方与章叔,再送却不合适了。这钱便叫四叔明日拿去备席,总不好叫人在外头站着谈事。”

“……”吃什么能吃三两银?!

徐氏瞪了瑛娘一眼,倒是没把银钱要回来,只道:“墨那般值钱,你咋说送就送了?”

“四姐夫去年跟着商队跑了俩月就挣来十两,您是觉得五哥六哥不如他么?打那些墨拢共也就花了十三两买药的本钱,这还剩了一半,随便卖卖也够本了。再说,等五哥六哥学成了,好好跟着商队干,来日跑一趟商就能挣得来许多,不比在家闲着种地好?”

农户都是看天吃饭,每年收成还得上交,若年年都如今年这般,便是种再多田地也不够一家子嚼用的。

汪木匠早就想通了,但徐氏还有忧虑,不禁迟疑道:“那真叫小老五、小老六更籍么?”

当今重农抑商,商籍转农需得缴上千两银,再买二十亩地,三年不荒才可正式加印。

而农籍转商虽不必付出真金白银,但名下田产需得归还村里,百年内也不可再买田地行农事之宜。

照理说老汪家行几门营生便算违律,只是家中田地未荒,营生也归于汪木匠和徐氏名下,且十里八村的也多有那等进城营生糊口的辛苦人家,县衙不愿费力去管,村正便也不加干涉,加之心有嫉妒的村人读不懂律,只知老汪家三房那般营生才算在城头做买卖,这才叫老汪家安然。

但汪文、汪武去商队却不能同日而语,盖因商队行走需得正经文书加印,而他兄弟二人为农籍,便是名下无田产,丰县城关也不会允他们远行,因而不更籍确是不成的。

转商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