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玉簪(1 / 2)
因与曾猎户约定十月,离了中人屋舍,瑛娘便顺道拐进了农集。
说来也巧,曾猎户修养半年,堪堪恢复元气便进山砍了猕猴桃藤,前两日怕瑛娘不在,特意空手去面铺子打听过大概,估摸着今日该有可能遇见,这才拉了一车二百斤桃藤来碰碰运气。
“劳累曾阿叔了。”
“客气个甚?”曾猎户挠头笑,忽而记起妻弟编制的竹筛,才又取了来与瑛娘看,道:“快看看这方筛可还合意?这方筛已是尽可能多目,竹节也打磨圆滑,若还不成,我弟弟亦是无法了。”
这方筛工艺实属上乘,若有图纸比对,佐以蚕丝,该能制成瑛娘需用的抄纸竹帘。
可惜纸业不比寻常,还是先不碰的好。
瑛娘收下方筛,只道满意,便拿了钱袋来与曾猎户结银,“先头说过桃藤一文两斤,不知这方筛定价几何?”
“小娘子合计与我二百文就成,总归都是无本的东西,不值当细算。”
曾猎户挣得来钱,自然不欲计较许多,况且瑛娘还定了腊月的鹿角,此物才是买卖大头,眼下舍了十几二十文的工钱又何妨?
知其心意不作假,瑛娘便未与他推诿,再次谢过,便叫他帮忙将桃藤送至面铺子。
曾猎户自是乐意帮忙,叫瑛娘同车而行,一道送至面铺子,又将桃藤卸下,转至瑛娘的骡车之上才罢。
“腊月里我若寻得鹿角,来年四月便送来与你。”
“成,劳曾阿叔费心。”
有了猕猴桃藤,瑛娘又叫汪点德再等些会儿,驾车行至布行,开口就要四十斤棉花。
棉花一斤一百六十文钱,四十斤足够整家儿冬被所需,掌柜有些惊讶,但未及多问瑛娘便拿了六两碎银来,当即避了话头,乐呵呵支使伙计装货上车。
“诚惠。找零二百文。”
今日事毕。
桃藤过目之众,瑛娘便只藏了棉花入仓,叔侄二人驾车回村,倒是引得村人闲道。
不过瑛娘管不了别家的闲,寻得徐氏,又提及收粮之事。
诚王继位,骏阳府增税却未明令归复。
也不知这位新帝是记不得昨年往事,亦或是故意为之,总归这苦水只得农户自个儿往肚里咽。
好在老汪家日子好过,带动大王村一众也得益颇多,来年再种胡麻,此困也算解了。
可惜其他村头的农户却依旧需得以细点粗才能维持家用。
瑛娘本是无意过度藏粮,不料意外听得村人提及近日有粮商入村收粮,出价极低,一石稻米三百六十文,一石生麦一百八十文,气得村头几位老人当场发怒,合力将其赶出村去。
需知如今粮铺稻米售价八百一石,生麦售价四百六一石,便是番薯也居于一斤一文的高价不下,唯有菽类持价一文。
粮商压价收粮,转手便卖高价,加之当今继位者不懂平衡民心,若其本身无甚治世之才,多以“帝王之尊”压制百官、平民,长此以往,战乱必不远矣。
若是争位之乱还好,战火大概率烧不到丰县来,但内乱通常伴随外敌入侵,届时壮丁服役、农田搁置、征收兵粮,普通农户的日子只会更加难过。
瑛娘不想把性命之忧寄托于他人,可独善其身亦不可取,便叫徐氏跑一趟老徐家,叫舅爷一家子再帮忙收个几百石粮。
“稻米七百石、生麦三百石,还以之前的价格计算,明日我进城租一个铺面,叫舅爷家收了粮便送去铺子里放好。秦老爷府上奶也去一趟,问候一下,顺便买来十石今年的江米,江米先入公中粮仓,等我回来再藏。”
要去秦老爷府上叨扰,却不好叫徐氏空手,索性有现成的新醋,瑛娘便取了陶罐分装了十斤叫徐氏带去作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