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0两只狐狸2(2 / 2)

加入书签

“娘娘的兄族皆为国捐躯,令臣深感钦佩。臣的家人亦为了守护一方百姓,倒在了宁州的城墙之下。”关宁的声音低而坚定,“臣始终铭记,正是这些忠于家国的人,才让百姓得以安居。或许,臣的信念尚浅,但臣愿用一生去践行。”

贤妃的神色缓缓松动,目光转向屏风上的旧剑,低声道:“你说得不错,忠于百姓,是不易的路。”

“娘娘,百姓是江山的根基。臣见过百姓流离失所,见过无数忠臣死后无人问津。忠于明君是幸事,但若无明君,忠于百姓,亦是本分。”

贤妃听后缓缓起身,走到旧剑前,手指轻轻抚过剑鞘,语气中多了几分凌厉:“你可知你这番话要是传到了皇上耳中可就成了乱议圣上之罪!”

关宁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抬头坦然道:“臣忠于家国,也忠于内心,臣不觉得臣有何罪。”

贤妃挑了挑眉:“倒是胆大的一人。后宫中有很多会说话的人,但少有人像你这般。”

贤妃听到这里,缓缓起身,走向屏风下的旧剑,手指轻轻抚过剑鞘。

她微微侧过身,低声叹道:“你说得不错。但想做到两全,难如登天。希望你能记住今日所言。”

关宁低头行礼:“谨记娘娘教诲。”

贤妃看着她,叹了口气:“以后的路,不容易走。”

她重新坐回榻上,抬手示意关宁退下。

关宁告辞离去,走出贤妃宫殿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把旧剑。

那柄剑依然静静地挂在屏风上,犹如贤妃的气度与锋芒,虽隐藏于后宫,但始终散发着无法忽视的存在感。

待关宁离去后,她久久站在屏风前,目光落在那把剑上,久久未动,殿中的沉香愈发浓烈。

*

关宁从贤妃殿中出来,已是正午时分,日头高悬,阳光炙热,洒在宫道的青石板上泛起耀眼的光芒。

她抬头看了看天,低头理了理掌记制服的袖口,深吸一口气,朝自己的住处走去。

她既然被皇帝召见,就必然会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

可宫中的风波,远远未止。

还未等她歇息片刻,便有一名面生的宫人前来传话:“关掌记,延光殿有请。”

关宁心下一凛,面上却不显,延光殿召见?

这宫中风浪未平,接二连三的召见,显然不是寻常之事。

她平静应道:“请稍候。”随后略整衣冠,心中暗自揣测,却未显半分惶乱,随那宫人前去。

延光殿内,炉中香燃得正旺,袅袅白烟升腾而起,将屋内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氤氲之中。

主位上的女子端坐在垂地的团纹金丝锦垫上,眉目恬静,身边一名大宫女低声在耳边说了几句,女子微微颔首,端起手边的小盏,轻抿一口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