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两只狐狸8(2 / 2)
*
皇帝起身看着巍峨的宫殿,片刻后,他低声感叹:“女子为官,朝堂定然一片哗然。”
一旁的大伴敏锐地察觉到皇帝语气中的担忧,立即上前半步,恭声说道:“陛下圣心深远,何须为此忧虑?左相、右相若不发声,谁又敢多言?若此举能引发一阵波澜,却未必会造成灾难。正如乱云飞渡,终究会让天更晴。这哗然之声也不过是些风言风语,不足为虑。”
皇帝抬眼看向大伴,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兴趣,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大伴压低声音道:“听闻关掌记原是魏尚宫从司记司选入的,且在御用菜园案中颇有建树。而前些日子贵妃珠宝案,关掌记又协助柳尚宫立了大功……”
说到这里,大伴话锋一转,满脸谦恭:“奴婢不敢妄言,但想来两位尚宫自会为她开脱,左右相也必有顾虑。”
随即他看向大伴,似夸非夸地说道:“你倒是越来越会揣摩朕的心了。”
大伴连忙俯身应道:“能为陛下分忧,是奴婢应尽之责。”
皇帝点头,低声吩咐道:“按你说的去安排。”
*
翌日清晨,赵怀书来到关宁的住处。
小院内,阳光透过青砖墙投下斑驳的影子,空气中混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宁静而淡然。
关宁刚在书桌前坐定,就听门外传来脚步声。抬头一看,只见赵怀书手持圣旨,正迈步走入。
她起身相迎,见他神色温和,却不似寻常那么拘谨,心中已隐约猜到几分。
赵怀书将圣旨展开,笑意温润:“关掌记,接旨吧。”
关宁愣了一瞬,旋即跪下,双手接过圣旨。
听完旨意内容后,她垂眸说道:“臣谢主隆恩。”
御前掌笔一职虽是正八品,但职责非同小可,这需时刻记录皇帝在早朝、以及与大臣开会时的政事,也是她从后宫走向前朝的关键一步。
赵怀书静静看着她,目光中带着几分欣慰,语气温和道:“恭喜。”
圣旨展开,字里行间规整庄严,但每一笔都透着熟悉的锋芒。
她心中微动,抬眼望向赵怀书,声音轻柔:“这字迹……是赵掌印亲笔吧?”
赵怀书不置可否,只微微一笑:“关御笔莫非还挑剔我的笔力?”
“怎敢挑剔。”关宁眼带几分狡黠,淡然回道,“只是觉得这笔力,平添了几分人情味。”
赵怀书低声一笑,语气带了几分调侃:“圣旨乃陛下之意,难不成,关御笔还觉得欠了我这拟旨之人情?”
关宁抿唇一笑,将圣旨细细折好,双手捧着,目光清澈:“这情若是真的,那可如何还?”
赵怀书假装一本正经地思索片刻:“依我看,关御笔不如设宴相谢,如何?”
“设宴?”关宁忍不住轻笑,抬眼瞧着他:“赵掌印莫非还想着有满汉全席等着您不成?”
“满汉全席倒不敢想,若能借此讨一顿便饭,也算得偿所愿了。”赵怀书语带笑意,神色不改。
“那便只好欠着了。”关宁爽快回道,“日后定有机会,不过掌印也莫要嫌弃寒舍简陋,只能备些粗茶淡饭招待您。”
赵怀书眉头一挑,作势叹气:“粗茶淡饭?难得关御笔出手,若这般寒酸,可让奴婢如何期待?”
“那便不请。”关宁眯眼笑道,“免得赵掌印失望。”
赵怀书听罢,微微摇头笑了笑:“如此一来,倒是我自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关御笔,你欠我的这顿饭,可是跑不掉了。”
关宁佯装无奈地叹息:“罢了,掌印有旨,关宁敢不从命。”将圣旨小心卷起,含笑说道:“还要多谢掌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