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妥协(2 / 2)

加入书签

李秋香知道公婆今日的筹划,她怕吓到孩子们,便亲自将孩子送回院子里。等她再折返过来时,正好听见了宋音那句‘爹,这宅子落的是我的名’。

李秋香被惊的怔愣了许久,回过神后她也并未立刻进去,而是站在门外听起了壁角。

“从前我一直想着,忍一忍,等谭明铮回来就好了。可现在谭明铮回不来了,而我也不想再忍了。”而且这宅子落的是她的名字,寄人篱下的是他们,她为什么要忍?

李秋香听到这里,就知道到她该进去的时候了。她攥了攥袖子里的驱鬼符咒,笑着走进去巧辩。

“大嫂,这事你就冤枉娘了。娘之所以让你们住在倒座房,是因为倒座房旁边曾是佛寺旧址,娘是想着让琢儿住的离佛祖近些,这样能得佛祖庇佑,却忽略了倒座房夏热冬冷这一茬。这样,回头我和明宗就将主院让出来,大嫂你带着两个孩子住主院。”

宋音扫了一眼满脸赔笑的李秋香,现在知道将主院让出来,晚了。

“若是想离佛祖近得其庇佑,那该去住庙里,而不是住在檐墙临街,连窗牖也没有的倒座房里。那种地方,弟妹你之前去都怕脏了鞋袜,更别说佛祖了。而且弟妹,这宅子是你大哥买的,落的是我的名,我是主,你们是客,所以主院原本就该我住,而不是要靠你们让。”

宋音一番夹枪带棒的话砸下来,李秋香脸上的笑差点没维持住。

“老大媳妇儿!”谭有良厉声呵斥,“如今老大不在了,你们孤儿寡母没了依靠。我和你娘想着,一家人住在一起帮衬你们些,难不成我们还帮衬错了?”

“爹娘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这宅子小,实在住不下这么多人。而且现在谭明铮不在了,我一个孀妇,若再跟小叔子们住在一个屋檐下,难保不会有人说闲话。再说了,只要有心,就算不住在一起,想帮衬也是能帮衬的。”

“你??!”

谭母正要发作,柳老太太却道:“亲家侄媳妇儿,你先前说让老身评评理,现在可否容老身说几句话。”

柳老太太的辈分在这里压着,而且之前她确实说过这话,谭母只得满脸冷色应了。

“老身有四子两女,老身自是知道你们两口子的心意,你们是体谅外孙女婿没了,心疼我这外孙女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想着阖家住在一起帮衬她一把。”

谭母听柳老太太这么说,脸色这才和缓了几分:“我们正是这么想的,可是亲家老太太,您也看见了,茵娘非但不领我们的情,竟然还说这种话来诛我的心,今儿可是我们老大的头七啊!”

谭母说话间,装模作样的洒了几滴眼泪。

柳老太太安抚了谭母几句节哀后,她叹了一口气,才又接上了先前的话:“都是为人父母的,老身怎么能不明白呢!只是亲家侄媳妇儿,你们的好意老身明白,但外面的人可未必明白。毕竟寡妇门前是非多,尤其是这种丈夫没了,成年的小叔子们还和寡嫂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外面能编出一箩筐的闲话出来。

“老身从前听戏时,常听见他们唱‘君子防未然’,但后半句老身记不得了。”柳老太太看向谭明宗,“二郎,你是读书人,你同老身说说,下半句是什么来着?”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隙间。”这是古乐府《君子行》的前两句,后两句则是瓜田李下的出处。

“对,君子防未然,不处嫌隙间。”柳老太太赞赏点点头,满面慈祥夸奖,“二郎不亏是读书人,这般有学问又明事理,以后定然能高中,为你们谭家光宗耀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