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1赐婚(1 / 2)

加入书签

太皇太后之死牵扯到许多人,整个朝野一片混乱。

因着她生前便是个极爱结党营私的人,虽然在新旧帝王交替之际沉寂了一段时日,可毕竟自大骄横了一辈子,觉得如今龙椅上坐着的不过是一黄口小儿,又是自己的孙子,她便又逐渐亮出了自己的爪牙。

朝中臣子里总有那些想着旁门左道、投机取巧试图一步登天的人,见太皇太后对自己抛出橄榄枝,便也利令智昏,红着眼睛扑了上去。

如今太皇太后一死,那些朋党作鸟兽散,谁也不敢在此时露头,表现出与太皇太后有过密切的关系出来,毕竟,别人不知,他们这些离得近的却是知道,太皇太后的死,并不简单。

丧礼举办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来,可是若说有多么重视,那也是没有的,连太皇太后的谥号都是让礼部随意拟了一个,肃安皇太后。

刚德克就曰肃,好和不争曰安。

这位肃安皇太后无论是哪一点,怕都是不沾边的,圣上敲定了这个谥号,也难说不是为了表示对她固执己见、争权夺利的不满。

肃安皇太后暴毙,身为儿子的太上皇本应该前来守灵,可是据说太上皇如今的身子骨,十日里有九日都是爬不起来床的,皇太后日日在一旁照拂着,连汤药都是过了口后亲自喂到太上皇的口中的人。

如今太皇太后薨逝之事都无人敢告知太上皇,生怕他悲伤过度,本就虚弱的身子更遭打击,万一不好,岂不是大罪过。

于是圣上一片孝心,并不敢将太皇太后的消息告知给太上皇,更是下令,若是谁敢一不小心说漏嘴,影响了太上皇的身子恢复,脑袋也别留了,陪着太皇太后一同走吧。

朝中如今情势分明,谁也不敢在此时从当出头鸟,惹了圣上不快。

那些等着被清算的人家更是战战兢兢,上朝的时候头也不敢抬,生怕一个不小心惹的圣上眼烦而被处理掉。

杨院署在太皇太后去后第三日也跟着去了,是悬梁自尽。

悬梁前留下一封书信,只说自己玩忽职守,未能及时救治下太皇太后,有愧皇恩,更是对不起圣上对自己的信任,家里人第二日发现迟迟未见人,去查看情况的时候才发现他悬在半空中,身子已经硬了。

圣上本欲在处理完太皇太后的丧礼后再处置他,可是他却自知死罪难逃自尽了,于是圣上宅心仁厚,宽恕了他的罪责,依旧保留着宅邸供家中人居住,并不追连其妻女。

既如此,那圣上的大婚自然无法正常进行了。

圣上年纪轻,倒也无所谓,可是那杨嘉瑶如今已经十七岁了,若是耽误上三年,说不得到时候于皇嗣有影响,不利于传宗接代。

且她的父亲又是有罪自尽的,莫说成为皇后,就是入宫怕也是没有资格了。

只是圣上念在她心思纯净,又端克肃己,也不忍看她就此葬送在府上,于是亲自给她赐了婚事。

礼部尚书家的次子最近刚好也在相看亲事,二人年纪相仿,又都是自幼一同在京城长大的,且礼部尚书家中简单,长子也已成家立业,即便次子娶了个家世上有些拖累的女子也无妨。

*

户部尚书崔九堂又大出了一次风头,这一次比以往几次都要让人眼红。

圣上念在他治理疫病有功,可是如今该封赏的都赏赐了,官职也已经做到了二品,于是沉思了一整夜的圣上第二日晨起拟了一道圣旨。

今有崔九堂,才德兼备,功勋卓著,深得朕心。念其为国尽忠,屡建奇功,特封为襄平侯,赐爵邑食禄,比照异姓王侯。望其秉承圣训,恪尽职守,继续为国效力,以光宗耀祖,福泽子孙。

圣旨一出,满城沸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