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开学(2 / 2)
叶斯年正要追问,赵?干脆一本书按上她的脸:“别多话,干活。”
众人挑灯夜战,定下了试题。
叶斯年望着这行字,心中不免犹豫:“这题是不是太过激进了?若女子们在考卷上大胆言论,将来若被人揪着不放……”
赵?懒懒倚在书案旁:“总得有人探探路。”
韩婉同样不以为然:“怕什么?此题未曾定论,不见得她们就不能谈。”
叶斯年无奈地笑了笑,忽然意识到自己竟成了这群人里最保守的一个。
次日清晨,赵煜刚踏进书院,便瞧见厅里横七竖八倒着五个人,皆睡得东倒西歪,好一副鏖战通宵的惨烈景象。青枝带着几位侍女急急忙忙地进屋,将几位主子一一喊醒,众人这才匆匆收拾,勉强拾掇出个能见人的模样。
时辰将近,赵渊也赶了过来。众人正草草用着早饭,赵?见了他,皱眉不耐地问:“你怎么也来了?苏贵妃知道吗?”
“再如何,总得尽尽礼数。”赵渊慢条斯理地说道,朝随行的侍从抬了抬下巴,示意他们将箱子抬上前,“上好的笔墨纸砚,预祝观澜书院……”他拖长尾音,眼神若有似无地落在韩婉身上,见她始终未曾抬头,便自顾自笑了笑,补上一句:“桃李盈门,群芳竞秀,立贤良之志,开不世之风。”
赵?冷哼一声,懒得搭理。在场众人也没人理他,都埋头吃饭,唯独叶斯年,瞧着这位恶名远扬的二皇子被女孩们冷落得彻底,替人尴尬的毛病又犯了。毕竟,说到底,也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孩。
她抬头冲他笑了笑:“吃了吗?要不要一起?”话一出口,她自己也觉着尴尬了。
韩婉放下碗筷嘟囔道:“一会儿我父亲要过来,我去门口接他,你们几个吃完赶紧收拾收拾,书桌上的笔墨还没理呢。”说罢,便匆匆离席,径自出了厅堂。
赵?见状,随手拽住赵渊的袖子:“既然来了,把你的笔墨纸砚摆上,”随后又抬手在赵煜肩上推了一把,“你也是,都赶紧去学堂那边帮忙,别杵在这儿当摆设。”
观澜书院的开学典礼十分顺利,长公主与赵煜分立两侧,同时揭下牌匾上的红布。金漆大字“观澜书院”,堂堂正正,熠熠生辉。
围观之人纷纷涌上前来,既有朝堂命官、商贾世家,也不乏文人墨客,当然,更多的则是怀揣期待的求学女子。听闻入学需经大考,人群中顿时一片哀嚎,有人低声抱怨,有人焦急叹息。
叶斯年侧身与赵煜低语:“无论什么时代,学生们都很讨厌考试啊。”
“你倒是乐在其中。”他心知她昨夜忙碌未歇,顺势站在她身后,轻扶着她的腰,“往后靠一靠,歇会儿。”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赵?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观澜书院初立,诸事筹备未及完备,暂且只能容纳五十名学子。然书院既开,便不会止步于此,诸位娘子若未能入学,也不必心急。待下一学期,书院定会扩建,届时可再行投帖报名。”
人群中,有女子脆生生地问道:“下期还要考吗?”
“规矩自当如初,凡欲入学者,皆须经考选。但书院定会设法拓展学舍,以容纳更多学子。此外,诸位娘子若有志于学,书院会设公开讲学之日,届时诸位皆可前来听讲。只要用心研习,自可得其所愿。”
参加考试的女子多达百余人,年岁不一,身份各异。有人锦衣华服,仪态端庄;有人衣饰素净,眉宇间透着坚韧。从七八岁尚带稚气的小姑娘,到十五六岁风华初绽的豆蔻少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