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4回程(1 / 2)

加入书签

去信给康元帝告知事态发展只是第一步,之后的战后重建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此刻二郡均在顾询墨手中,可事务堆积如山,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

一来,上党郡中平民还不知乌知节叛乱之事,这事便需要有人出面前去安抚。

二来乌知节与陈牧养的私兵数目众多,这些私兵虽都是被蒙蔽了双眼,可却也实实在在参与了谋逆之事,顾询墨还在犹豫该如何处理他们。

三来近日降水频繁,河中水位又涨了一大截,城外流民数量日益增加,如今主城治安情况已稍显紧张。

顾询墨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几份用。

当然也有好事,那就是??她不用担心河道开挖的线路问题了。

此刻乌知节已然身死,顾询墨开挖河道便再无后顾之忧。

将救治伤员和处理俘虏一事全权交给了季竹心后,顾询墨便带着精兵,奔赴了灾情现场。

……

季竹心也没什么救治伤员的经验,前世时,她只需要负责冲在前头杀丧尸,处理伤员一事都是裴寄舟在负责。

可如今,眼见断腿断脚的伤员在她面前哀嚎,季竹心心中不忍,却也只能如前几日一般,将灵泉水加进了这些伤员们的药锅之中。

至于俘虏问题,顾询墨将此事全权交给她,可她不通虞国律法,也只能求助他人。

“律法?!”乔乔靠在床头,看着季竹心焦虑不安的模样,有些诧异,“你要这做甚?”

“陈牧与乌知节养私兵,这些私兵都是为了养家糊口才被蒙骗到了这里,但也确确实实成了此次城中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季竹心想起了前两日在营帐外聊天的两个小兵,叹了口气道,“城中守军有人因他们而死,若不治罪便是对不起这些守城的人,可若是治罪,这些私兵……”

乔乔搞懂前因后果后,点了点头,道:“这倒确实是件难事,可若按律法,这些私兵不仅要游街示众,还要受车裂之刑……”

前朝时,每郡有兵士数万,而洛阳守卫不过十万之数,若众郡联合,洛阳根本无一击之力。

但人心难测,当时那些郡中太守各怀鬼胎,抱着称帝的信念互相倾轧,以致朝纲不稳。

康元帝的祖父启顺帝虽实力强劲最终得了帝位,但也因此受了不少罪。

所以,他登位后便开始试图削弱周边郡县的守卫数量,可耐不住皇帝宝座的诱惑巨大,即使启顺帝当时颁布了律法,也收效甚微。

再加上启顺帝从前也不过是临川郡的太守,也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成了皇帝,其他郡县太守自然不服。

好在,启顺帝手下兵强马壮,能人异士众多,几番波折下,他终于肃清了逆贼。

但也正因如此的奔波劳碌,他落下了病根,三十五岁便因病而亡。

而康元帝的父亲在登位后,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才终于将这些病根除清,所以康元帝吸取教训,一登位便将郡中守卫数量一削再削。

甚至为了杜绝养私兵的现象,康元帝下令,若有人私下养兵,一旦查处便是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