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3灯会一(1 / 2)

加入书签

上元节灯会,最忙的要数礼部大臣和宁德帝。

作为一个一年到头也办不了几件大事的皇上,上元节的重要性已经能排在前几位了。

寅正时分,皇帝皇后由皇宫出发,经御街到大相国寺巡幸。

六匹番邦进贡的汗血宝马拉着天子车架出行,太子、桓王车架紧随其后,三百宫廷内侍分立两侧,千乘万骑,流水如龙,旌旗蔽空,人声鼎沸。

到大相国寺后,大相国寺主持了然大师亲自接待皇室贵人,随着宁德帝敲响相国寺的大钟,雄浑的钟声萦绕在开封府上空,预示着未来一年的平和安定。

后来一行人到寺中银杏树处,银杏掉落的叶子如同一张张金箔书笺散落在地上,宁德帝与王皇后接过内侍手中的扫帚,像模像样地扫起落叶来,了然大师陪在天子身侧,口中念叨着一些天下太平、百姓富足、海晏河清的吉祥话。

至此,大相国寺的行程就全部结束,至于那些国子监、太学学生的锦绣文章,宁德帝连提都没提。

夏懿瞄着端木颂跟锅底一样黑的脸,嬉皮笑脸道:“端木先生这下可是白忙活了。”

端木颂本不想接这粗鄙之人的话茬,可念起夏懿的祖父、父亲,仍不情不愿地回了一句,“何来有此一说?此次选出的诗词文章乃是国子监经年的佳作,我朝有如此繁多才华横溢的年轻学子,更彰显了陛下治下的繁盛,夏将军也应为陛下高兴。”

夏懿无声嗤笑,别看端木颂如今舌灿莲花的模样,背地里心眼儿都是黑的,干的那些黑心事以为他不知道?

从相国寺结束后,宁德帝回到宫中于紫宸殿召见了诸国来使,本想一口气把襄王也召进宫,可实在是精神不济,午膳后摆驾福宁殿歇晌。

福宁殿内,瑞兽香炉里龙涎香的气息闻得人昏昏欲睡。

宁德帝枕在玄青的腿上,一身道袍的年轻道士如同后妃一般给他按着肩颈,宁德帝恹恹地问道:“国师,金丹还有几颗?”

玄青应声而起,退回到脚踏上,斟酌道:“玄青有罪,上一炉丹药炼的不好,没给陛下呈上来。”

“无妨。”宁德帝闻言,拍了拍玄青的手,欣然点头道:“传贵妃过来。”

“是。”玄青伺候宁德帝穿上软底寝鞋后跪坐一旁不再动弹。

一盏茶后,福宁殿外侧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贵妃娘娘到了。”隔着一层罗纱帐,内侍在外间躬身道,话音落下后便垂着头一动不动,眼神死死盯着脚下的青砖。

宁德帝:“进。”

魏如岚青白着一张脸走进殿内,距宁德帝还有五步之遥时跪下,欠身道:“参见陛下。”

宁德帝审视良久,唤魏如岚上前,语气里满是关切,“怎么脸色如此难看?”

魏如岚与跪坐在脚踏上的玄青目光交汇,隐在袖中的指甲狠狠刺进手心,凝声道:“近些日子夜里烟花看得多了,白日里有些疲乏。”

“既然如此,白日里便多歇歇。”宁德帝起身靠近,牵起魏如岚的手轻轻摩挲,“少了你,朕的金丹该怎么办呢,国师说是不是这个理?”

玄青恭谨道:“陛下对娘娘的疼爱日月可鉴,娘娘能为陛下长生之计分忧更是娘娘的福气。”

福气?魏如岚闻言后脸色越发难看,贝齿将下唇咬出了血痕。

宁德帝龙颜大悦,“国师所言极是,如岚随国师进去吧,朕与襄王还有要事相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