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仁恩堂(2 / 2)

加入书签

酒后第二日总是醒的很早,天还泛着雾青。

魏如霜腹中空空、喉头发干,刚坐起身子,发觉小衣松松垮垮垂了下来,捞起来一看,系带居然被扯坏了!

也不知是因她的睡相太差还是女红更一般。

拢了拢中衣,魏如霜趿拉着软底寝鞋挪到桌子旁,提起水壶却发现壶里一滴水不剩。

不对啊,窈娘昨日专程给她添了一壶水的,难不成夜间被她自己喝了?

白窈娘推开门,将托盘放在桌子上,第一句话便是抱怨,“姐姐,你怎么夜里不关窗!”

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魏如霜皱了皱眉,想不起来了。

见魏如霜不接话,白窈娘给她盛了碗粥,“不烫了,喝着正好。”说完便去帮她开窗铺床。

魏如霜笑了笑,端起碗小口小口吃着,不怪男人都想娶妻,睁眼就有饭,抬抬手就有人帮忙收拾家务,这种日子谁不喜欢。

吃过早饭,二人去了医馆。

一应东西置办的差不多了,只是魏如霜坚持验过每一批药材才放心。

魏如霜将药材一份一份拆开、检查,过关的放进药橱里,质量差的放在一旁准备日后退回,白窈娘插不上手,只能绞了巾子擦拭家具。

门敞开着,苏夫人特意叮嘱过牌匾要等她送,因此门楣只光秃秃的,来往行人有好奇的便会凑到医馆门口往里面张望,看到两位姑娘后又会拧着眉头不解地走开。

又过了三四日,所有药材都已入柜,魏如霜请人选了个黄道吉日,定在当日开业。

随着晨曦的微光,迎着朝阳,城门缓缓开启,城外等了许久的百姓一窝蜂进到扬州城里,给这座沉寂一夜的城带来了生机。

街道上来往的行人不多,步履匆匆,货郎的叫卖声络绎不绝,两侧的店铺也都打开了门窗,迎着光进来,把屋里照得亮堂。

忽然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破了街道上的平静,攒动的人头都往一个方向挤,交头接耳,十分热闹。

“快来快来,前面还有敲锣打鼓的!”

“娘,怎么这么热闹?”

“前面的让让,让我也挤进去看看。”

“仁恩堂今日开张免费义诊!”新雇来小厮的叫喊声无疑是在人群中投下了一颗闷雷。

苏夫人虽出了月子,却不好当街抛头露面,开业当日只遣了苏管家和李嬷嬷前来送匾。

随着红布被扯下,朱漆匾额上着了金粉的三个明晃晃的大字,“仁恩堂”映入人们眼帘。

收拾了一个月,魏如霜站在人群中,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她顿时能体会到那些寒窗苦读一朝高中的读书人心中的畅快之意。

“小哥,你们大夫是哪位?”一位青衣老翁问新来的小顾。

小顾的娘是苏府厨娘,李嬷嬷跟她提了一嘴魏如霜医馆招人的事,她本着让儿子学门手艺,前些日子专程带着小顾到魏如霜家中拜访。

小顾年仅十三,却从小跟着娘亲在苏府,待人接物无一不妥,魏如霜十分乐意地将其接纳下来。

小顾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