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7暗涌六(1 / 2)

加入书签

宋时微又做梦了,这次梦见的不是江都那场洪水,也不是春风坊的那场火,她梦到了秦晨。说来奇怪,这些年来她对秦晨恨之入骨,日日都想着要他付出代价。可哪怕是这般日日想着,宋时微也从未梦见过他,今日却梦见了。

她第一次见到秦晨,确是在中元节的宴席之上。其实当时秦晨也算是青年才俊,在京都之中颇有几分才名。那日宋时微提了一首诗,由在场之人提下半首。当日文人雅客颇多,接诗之人不乏有才之辈。秦晨能赢,是因为宋时微在他诗中看到了平凡。

平凡一词同诗词歌话终究是不太相配的,其他人接诗,大都附庸风雅,堆词砌藻。好是好,但是宋时微那上首诗写的是民间欢愉之景。这般接诗,终究是牛头不对马嘴,坏了她的兴致。

只有秦晨接的下半首,才有了几分意思。她问秦晨为何这般接,他当时说,“少时素爱游山玩水,故对民间风情有几分了解。”

于是他成了当日的赢家,宋时微赏了他一方宝砚。

后来宋时微便常看到他在自己面前出现,她自幼受人追捧,自然知晓他的意思。但是当日的几分青睐,全因才气,而非男女之情。

真正打动宋时微的,是平江县的一场蝗灾。蝗灾来势汹汹,虽然很快被治理妥当。但是稻田被毁,灾民良多。当时宋时微主动请缨去安抚灾民,她到了平江县不出七日。秦晨便匆匆赶到,同他一起来的,还有整整三大车的粮食,是他耗费全部才筹谋来的三车粮食。

他当时留在平江县,施粥救济灾民。偶尔也会来找宋时微,但多数世间都呆在粥棚之中。宋时微偶尔路过,总是看见他在人群中笑脸盈盈。他是有几分本事的,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四五岁的孩童,他都能同他们说上话。然后逗得他们捧腹大笑,倒真多了几分生气。所有宋时微并未赶他走,毕竟让百姓能重新振作也是很重要的。

秦晨还会下厨,他也常给宋时微送,在她忙得没时间吃饭的时候。不得不说,手艺不赖,两人关系就在这一口口的饭菜之中变得亲密了些。

再后来,秦晨同她表明心意。其实她当时并不知道常人口中所说刻骨铭心的爱究竟是怎样的,她对秦晨没有那般刻骨铭心的感觉。只是她细想想,若是同秦晨成亲,应当也不错。她心里是愿意的,所以她应当是喜欢秦晨的。

所以她同秦晨说,同她成亲,就与官场无缘了。但是秦晨却告诉她,她才是他一生所往。于是她答应了,大雍最尊贵的公主,就这么成婚了。其实成婚后,他们也是过了一段时间琴瑟和鸣的日子的。

是什么时候变的呢?

宋时微细细想来,当是父皇死后吧。父皇死后,她想移居江都。秦晨不愿,两人僵持许久。虽然秦晨终究还是答应了,但是隔阂已然存在。她不喜权势,却心系大雍。临终前她答应父皇,要看看雍律在民间反响,要看看这万里山河。

起初秦晨还会同她一起,后来他便借口身体不适不再跟着。两人的感情就在这些分离中逐渐淡去,但宋时微那时却不在意,夫妻时间久了,不像刚成亲时那般甜蜜也是正常。只是没想到,秦晨居然会生出这般歹毒的心思。

其实现在细想想,秦晨也不算天衣无缝。他成为驸马后,借着身份结识了不少以往碰都碰不着的人,出入社交场合远比之前多多了。

过往的岁月如走马灯一般在脑海不断闪现,宋时微第二日醒来时只觉头晕脑胀,好生难受。她坐起来靠在床上,什么也没想,只是发呆。

秦晨狱中身死的消息第二天就传到了明镜司,来传消息的时监察司副指挥使,说是在牢中畏罪自杀。自己摔碎了茶壶割了腕,早上侍卫发现时,人已经没了呼吸了。

漏洞良多,但是没什么意义了,毕竟谁要他死的大家心里都清楚。江淮直作为案件主审人,入了宫通禀秦晨畏罪自杀一事。陛下听后却也还是装模作样的罚了他一个月的俸禄,怪他看管不严。

秦晨已死,春风坊火灾一案自然就可以结在他头上了。江淮直得了宋弘和的准许,回到明镜司后重新颁布了一纸诏令。在之前的罪名上,又加上了春风坊火灾一案。

诏令发布后,惹得百姓众怒。但好在秦晨已经伏诛,终究也算挽回了点民心。至此,春风坊一案彻底结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