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3今夕二(2 / 2)

加入书签

顾景将乌纱帽取下,双手放到自己面前的地面上。然后俯首道:“臣自知立法疏忽,今自请辞官回乡,还望陛下恩准。”

宋弘和站起身走到顾景面前,他捡起被放在地上的乌纱帽,然后一只手将顾景扶起:“顾相这是何必,怎么能因为这件事就辞官,朕不允。”

说罢便拿起乌纱帽,想重新戴到顾景头上。

顾景躬身,错开了那顶乌纱帽:“陛下,臣已年迈。对于朝政,早已有心无力。如今还乡,乃臣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还望陛下恩准。”

宋弘和眉头紧皱,盯着顾景看了许久后才开口:“既然顾相心意已决,那朕允了。”

“至于顾相所言变法一事,朕会再想想的。”

“多谢陛下。”

宋弘和看向顾景,语调闲散,意味深长地开口:“其实顾相于朕,当初还有一场师生的机缘,只可惜……”

顾景面不改色地答道:“是臣无缘做陛下的老师。”

宋弘和笑了笑:“无妨,朕在位这些年,从顾相身上学到很多。虽非师生,却早已胜似师生。顾相回乡当日,朕定亲自相送。”

“臣多谢陛下。”

顾景踏出宣和殿的那一刻,心中第一想的,竟是终于逃脱这座囚牢了。他自少时读书开始,便立志报国。入官场之后,也满脑子想的是怎么能让大雍国泰民安。不知从何开始,这京都与他而言就是一座囚,但是他又不得不待在这里。

现下辞官其实尚不在他计划之中,但是无妨,就当是顺水推舟了。接下来,该做点别的了。

回家的路上,顾景只觉得自己脚步都轻快了些。他一回到相府,他的孙子顾修然便立马上前扶住他。

“祖父双膝可还好?大夫早就在候着了,祖父先让大夫看看。”

顾景没有拒绝。

大夫很快看过,膝盖已经红肿。年纪大了,便看着严重些。大夫给开了点涂抹的药膏,嘱咐要静养。等大夫走后,顾景屏退众人,只留下他和顾修然两人。

“子真,祖父今日已自请回乡。”

顾修然脸上无半分波澜,他拿出刚刚大夫留下的药膏,一边轻缓地替顾景上药答道,“猜到了,我已经吩咐张伯了。府中很快就能收拾好,等祖父伤好了,差不多就能动身了。”

顾景看向面前的孙子,他正动作轻缓地替他上药。

其实对于顾修然,顾景很是愧疚。明明有着一身的才华,却因为他的原因,只能借口体弱,不能入仕。又在得知他的筹谋后,毫不犹豫支持着他。别人像他这般年纪,早已入仕,或者有着佳人相伴,好友同行。而顾修然却只能带着这座相府之中,难得有个知心好友,却又不得不疏远。

他将手抚上顾修然肩头,然后轻轻拍了拍:“子真,是祖父对不住你。”

顾修然这才抬眼看向顾景,“祖父所做亦是思年所想,思年无怨无悔。”,眼眸中闪烁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光芒,“只是祖父这些年,辛苦了。”

顾景看向远处,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了。不知从何开始。朝堂之上不再是为了大雍,为了百姓,而是官员之间尔虞我诈。他在朝堂上殚精竭虑这么些年,同宋弘和的关系日渐僵持,早已力不从心了。

宋弘和这人,向来是爱惜自己的羽翼,永远不愿让自己做恶人。明明就是想让顾景辞官,却又不说出来,反而借变法一事逼他。刚刚在殿外跪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