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9北极点冰封(2 / 2)

加入书签

程昊坐在他的旁边,这时候站起身汇报道:“第一枚着陆装置在四分钟前释放了。”

全场一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大屏幕。一小小的个绿色光点脱离火箭轨道,向着“烛龙”飞去。光点微微闪烁,代表着它正在自主调整姿态,进入测绘轨道。

“第一枚着陆装置有最充分的时间,会先将整个‘烛龙’从南极到北极扫描一遍。”严砺低声补充,“我听说,这次要先验证一个猜想。”

“什么猜想?”阿娜尔也压低了声音。

“冰层。”严砺和风起同时开口。

“你也听说了?”严砺看向风起。

风起点点头,“我希望着陆不会被影响。”

“冰层会有什么影响?”

“会打滑呗。”严砺耸肩。

“会无法着陆,甚至损坏起爆装置。”风起沉声道。

“着陆装置进入测绘轨道。”电子提示音响起。

绿色光点沿着计算好的轨道滑行,扫描仪发出的信号波逐层穿透“烛龙”的表面,反馈回来的数据被实时翻译成可视化的地形模型。

“扫描结果正在传输过来。”程昊在终端上敲击几下,屏幕上的数据跟着开始刷新。

“这是哪里?”阿娜尔轻声问。

“是赤道。”

赤道的高分辨率雷达成像展开,不规则的地表逐渐显现出来。风起转头看去,地质专家组开始了分析和讨论。

“看起来很崎岖啊。”阿娜尔小声说。

“的确,像我从飞机上看到的丘陵地区。”严砺赞同道。

“你飞过哪里?”

“大半个中国吧,主要在东南沿海。”

地质专家组组长站起来汇报,“根据我们现有的数据,‘烛龙’的赤道地带,表面高低落差很大,超出我们原本的预期。有明显的陨石坑和裂缝地带,初步推断是因为长期受到小型天体撞击。”

“怎么没给它撞碎呢?”阿娜尔吐槽道,“裂缝太多的话,着陆风险会增加吧?”

“的确,第一个点就这么差。”严砺接上话,“那个沟状的是什么?”

随着他的提问,地质分析组方向传来一阵骚动,“是冲刷沟槽,赤道地带存在水流痕迹。”

“确定是水流痕迹?”

“是的,这种分支状分布,非常典型。”地质专家语气激动:“虽然没有液态水,但是这证明‘烛龙’上曾经有过短暂的水流。这个资料太难得了!”

有水的话,是不是就有可能有冰层了?风起继续看着屏幕,南极的图像也开始显示了。

南极点的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