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如故(2 / 2)

加入书签

第二篇,却是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赵德昭。叔父宋太宗即位后,对其猜忌不已,最终迫其自刎。紧接着第三篇是宋太/祖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也是少年暴卒,死得不明不白,后世多猜测死因与其叔太宗有关。

朱棣不忍卒读,将书合上放回书架,踱出来透口气,看仪华写字。

见仪华已经抄好两页。

一页是宋真宗的章穆郭皇后:“后谦约惠下,性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服饰华侈,必加戒勖。有以家事求言于上者,后终不许……”谦和而朴素,以国事为重,不纵容外戚。

朱棣看罢,赞道:“郭后确实贤德。”心想,徐姑娘也当得起“谦约惠下,性恶奢靡”这八个字,但没有说。

第二页,则是宋真宗的李宸妃、杨淑妃。

一个是宋仁宗生母,一个是养母。宋仁宗从小养在杨淑妃膝下,以为自己是真宗继室、章献皇后刘娥的儿子,众人一直瞒着他,直到刘娥死后才告诉他真相。

思及自己和阿?的际遇,朱棣手上的纸,顿时宛如有千斤重。生母已死,生恩难报,而养恩亦难忘,两边都是一样的恩重如山,不可辜负。

“为何选择这两人?”他问。嗓音低低的,带点若有若无的沙哑。

“李宸妃和杨淑妃,都是贤妃。”仪华在旁轻轻说道:“仁宗能长成太平天子,除了章献皇后训导辅弼外,两位妃嫔也功不可没。她们所作所为,一切都是为了仁宗好。”外廷臣子未必知道皇子出身,但徐家与皇家结交自微时,知道底细。朱棣的身世,仪华听母亲说起过。抄取这段,她是藏着私心的。摹写宋代李宸妃旧事,就像遥遥向自己那位未曾谋面的婆母致意。她也试着去体会,燕王这些年,到底是怎样的心境。

“嗯。都是贤妃。”朱棣说。

他放下纸,见仪华已经开始抄写仁宗曹皇后事迹,微微诧异道:“为何跳过了真宗的章献皇后?”刘娥善处朝政,贬抑权相,辅佐宋仁宗成一代圣君,又不贪恋权位,最后还政仁宗,成全了母慈子孝。堪称古往今来难得的贤后。

仪华不作声,微微抬袖,从袖中取出一团纸给他瞧,又默默收起。

不是她不认为刘娥贤德,是这一节书不能抄。

若抄了,被皇帝探知,误会她有憧憬效仿、干预朝政的倾向,不会喜欢。

因此她连纸团都要收进袖里,不肯被有心人拾去做文章。

朱棣猛然想起,小时候有次在坤宁宫,母后问父皇“天下臣民今安否”,父皇闻言,虽没有冷脸,但明显笑容消去不少,打哈哈敷衍道:“这不是你该问的。”

最后母后回了一句,“陛下是天下人之父,那臣妾是天下人之母,为人母者怎能不问子女安否”,将父皇说通,但当时的微妙气氛一直牢牢扎根在朱棣心里,仪华适才的举动,将久远的回忆唤醒了。

朱棣不想将来和她做那样情深义重却终有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