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流言蜚语再次醒来,是在医院(2 / 2)
帮女儿应下了接受采访的事情,并跟小王约定了个双方合适的采访时间。
报社小王表示理解,两人约定后天上午再来进行采访。随后小王就告辞离开了。
他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事件发生的小河旁边观测河流特征情况,以方便报道时有详细的描述。随后他又在公社里,看到几个晒太阳的社员,向他们了解了更多关于李枝念的生平,成长经历;以方便丰富自己的报道,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立体,更具准确性和可靠性。
小王采集好信息便乐呵呵地骑上自行车离开了,心想这次报纸封面一定是自己的报道。想起刚刚向前大队的社员提起李枝念就不住夸对方生的好看,又琢磨着要把报社的相机申用一下,后天来采访的时候顺便拍个照,和报道一起登在报上,也是个大大的噱头,既吸睛又养眼。
但公社里众人却不知道事情的具体底细。
于是不到半天,上工的田陇上,乡间小路上,流言蜚语便传遍了。
这都是因为李枝念是向前大队的社员们从小看到大的,小闺女文文静静的,懂事听话,学习好;农活虽不太在行,但家里的事情,做饭,喂鸡,缝衣服都能一把抓;还是个难得的美人胚子。
好几户家里有适龄青年的婶子,都心里暗暗定下了这个儿媳妇。在李枝念高一时就有按捺不住,前来探探刘桂玉口风的。
只是当年刘桂玉推说闺女还在上学,要过几年再考虑这些事。大家这才忍耐下来,只等李枝念毕业后,刘桂玉松口,再来跟刘桂玉夫妻俩开口儿女婚嫁之事。
所以平时乡间地头,总有些青壮年向刘桂玉献殷勤,都暗自想着先在未来的丈母娘面前露个脸。
然而刘桂玉心里明镜似的,自家的事情都是尽可能的自己干,很少麻烦别人,不想自己一时间拿人手短,以后女儿在婚嫁上就矮人一头,给人撂下话柄。
闺□□秀招人惦记,但刘桂玉私心不想女儿这么早就嫁人,还年轻在家再留两年,也趁机多寻摸寻摸,看看有没有优秀的能配的上自家女儿的年轻人。
这就说远了。回到现下,腊月的冬天,风刺骨的凉,提前下工回家准备午饭的妇女们却不像往常一下,急急忙忙跑回家。而是三两一群蜷在一起,慢慢悠悠的走在村间小路上。
“你们说今个早上来咱们大队的那个骑自行车的男的,去刘桂玉家是干嘛的,上门相亲吗?”
“不是吧,要是相亲肯定有个介绍人啊,就那男的一个人上门,不像是。”回话这人是向前大队的王大娘,家里个刚巧有个适龄的男青年,正是是大队的拖拉机手,阿磊。
在村里一众想跟刘桂玉家结成亲家的人家里,王大娘觉得自己儿子的条件是顶好的,因此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跟刘桂玉家结成儿女亲家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之前也没想到,李枝念能够嫁到城里去。
实在是这个时代虽说婚姻习俗和价值观正在发生改变,但老一辈的思想还是要门当户对。这时候的婚恋一般都是亲友或者媒婆等途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