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准备工作(2 / 2)

加入书签

“有。”董宇青忙把照片从口袋里掏出来。

董宇青又把父母的详细情况介绍了一下给李枝念。

千恩万谢后离去。

没几天又到了,李枝念送糕点去镇上的日子。

这一次,李枝念从做馅料开始,带着刘桂玉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进行。

刘桂玉跟着做完糕点后,傍晚睡前总会拿着本子记录步骤。她担心时间一长自己万一忘了。只是时不时有一些疑问。

“你说的加糖是在煮豆子的时候就加还是压成泥的时候加?”

“板栗酥的su怎么写啊?”

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

“不用,娘,我到时候都给你把步骤配方写好,你不用自己记。”

“那不行,你写得是你记的,我要自己过一遍才有印象。而且你写的我不一定能看的懂。”

李枝念接过刘桂玉哪来的本子,看到上面的“板力su”忍俊不禁。

刘桂玉这现在的识字水平都是早先扫盲班的时候学习的,平时不经常写字,大多字早忘了。

李枝念从县里买了个字典,供刘桂玉慢慢学习。李学书也时不时在旁边帮忙解答关于字方面的问题。

刘桂玉学习学得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精神面貌都变得越来越积极昂扬。

除了糕点的配比,刘桂玉还需要学习一些其他事情。

之前李枝念为了求省事,图方便。许多能借助空间的事情,如运输时的防止颠簸和物品的保鲜问题,以及原料的选取,都走了捷径。等刘桂玉接手时,需要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原料方面,豆类谷物倒好说,可储存的时间长久一点,李枝念打算离开之前把豆类分别每种类别从空间拿出一定量出来。

至于防止颠簸,自从李枝念提过这个问题后,刘桂玉就时不时琢磨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动手能力是顶级的。刘桂玉自己琢磨着改造了背篓,除了装了布包防震,还隔了不同的区域用来区分不同的糕点。

“娘,真有你的。”

“那是,既然要做,那我肯定要方方面面都做好准备。”

糕点生意刘桂玉正日渐熟悉,除了不会开发新品,现有的一些常见的种类都已经学会,只待熟能生巧了。

而家里,新起的一间房,也已经建好了。晾晒了一个多月。李学书发话说,差不多了。

打好的床,桌椅,都搬进了房子里,摆好。窗户也用报纸糊的厚厚的,不露一点风。

“没打箱子吗?”刘桂玉左看右看总觉得缺了点啥?

“打了,木匠那边先紧着床和桌椅先做了,柜子要不了两天也好了。”

“那过两天挑个日子,就可以把林大姐和小山接过来了。”

“是。”李学书回着,“小林有说啥时候能回来吗?”

“上次写信回来说都办好了证明啥的,要不了一个月就能回来了。算算日子,也就小半个月的功夫了。”刘桂玉记得上次女儿收到信这样转述给她。

“枝枝结婚穿的衣服做好了吗?”李学书又操心问道。

“这不用你操心,早做好了,请高青帮忙做的,她家有缝纫机。”刘桂玉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