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5农家日常(2 / 2)

加入书签

“爹,不若做两个出来吧,这个东西配合一起用,事半功倍,听说村长伯伯家今年也中了不少黄豆,村长爷爷对咱们家很是照顾,这回起院墙,来元叔又是头一个响应的,咱们得了好东西,送个过去也是应当。”

赵来贺笑了,“很是很是,确实如此。”

古代村里,宗族的力量是很大的,村长非但是一村之长,又是他们赵家宗族,平常多往来,对他们自然没有坏处,

只是,赵丰年想的还要多一层,那边是后面的事了。

很快,就到了大豆收获的时候了。

自打大豆传到了怀江府,因为其饱腹感,以及种植后能使其他作物增产的特性,很快就传播开了,越是地少的人家,恨不得全部种大豆,只是这东西口感不好,吃多了容易胀气放气,那些富贵人嫌弃其不雅,是不吃这东西的,因此大豆依旧属于是买不上价的下等粮,因此,这才没让所有人都去种大豆。

但是在赵家村,种大豆的人家在附近几个村里子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的,这也可能跟赵家村水田比较少有关。

而在赵家村,赵家今年足足六亩地的大豆也算是多的了,村长家地多,种了十亩,赵大伯家是八亩。

就在收大豆前几日,赵家的院墙全部完工,这一回赶上了农忙,没打算摆酒庆祝,大家伙便投入到了农忙中。

巧娘本想停了孵小鸡一起帮忙,但是赵来贺没让她下地,只花了几个铜板请了同村的几个即将要娶亲的小伙子收割,不过三天就收完了,山脚边的五亩地只在靠着山那围了起来,收完直接从那边的后门拉进了他们家的院子。

巧娘需要做的是将豆子整株铺在前些日子夯平的场子上晾晒。

顾家私塾放了农忙假,赵丰年就跟在巧娘后面一起帮忙晾晒,巧娘心疼儿子,只塞给了他一个小篮子,只让他捡一捡门口掉落的大豆。

赵丰年无奈去了,还被几个青年取笑了一番。

大豆的采收是整株拔起收回来的,不然等干透了,豆荚会自己晒干炸开在地里,那种炸开在地里的,每一两天就要发芽的,因此,总是要趁着还青色的时候拔回来晾晒,老天爷给力的话,不到十天就能开始打豆子了。

许是注意力都放在赵家的大院子上了,几个青年到底是经验不足,没看出赵家这批豆子的质量远比旁人家的好,旁的不说,就说饱满的豆荚,占据了豆株的一般以上了。

赵来贺确实很早就留意到了,他们家还有一亩地是没上堆肥的,瘪豆荚明显比上了的多很多,不过,这还是第一年上肥,赵来贺已经很满意了。

等到可以打豆子的时候,用上了连枷。

赵来贺一共做了四个,此时跟巧娘两个人,在赵丰年指导下,面对面站开,你上我下,我上你下,刚开始还有些生疏,不时会撞在一起,但是随着渐渐熟悉起来,动作是越来越熟练,竟是没一会儿功夫就去了一亩地的豆子。

夫妻俩自然是惊喜不已。

“竟是毫不费力,手这样一抬,这上头的自己就打着转甩下去了。”上回做好后,巧娘还瞧不明白怎么用,如今上手了,慢慢都是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