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悼玉四(2 / 2)

加入书签

他甚至还有空出席清谈、宴会,为自己造出完美无瑕的好名声。

小昭私下猜测,他不肯出仕,多少有忙不过来的缘故。

无论再忙,他每月必有一日来广润寺,事无巨细地向商谨汇报宗族事务,若逢节日,还会特地前来拜见。

二人说话从不要她回避,情态与那日在塔下一般无二。

这一对父子客气得像是昨日才在朝堂中相识,因有长幼尊卑,才不得不恪守礼节。

不过他们之间的纠葛,就算窥得破,也轮不到她来管。

小昭跟着商谨在清凉台上端坐,一坐便是半日。商谨偶尔遣她出来、静坐冥想,小昭便跑到隔壁的藏经阁中读书??阁中一半是佛经,另一半则是商谨从府邸中带来的典籍,有不少还是孤本。

江陵商氏虽不似颍川别支以儒立身,但累世公卿的大族,必定格外注重子侄教育。藏经阁中所存,就连佛典,都是当世高僧昙摩罗刹新译的经书,更别提那些整齐明了、分门别类的经史子集。

这些书籍,韩氏族学中纵有,也残缺不全、阐释不明。

小昭读书不论儒释道,凡没看过的,抓起来便苦读。可惜商谨虽乐意答疑,终归不是族学中能时时为她解惑的先生。她啃得眼下乌青,仍是满腹疑惑。

商谨看在眼中,便多了个习惯??每日清晨,他都要在清凉台上铺一卷竹席,唤她过来说话。

初时是讲他手边的《尚书》,他问她答。

但此书太过艰深,小昭很难与他对答,后商谨改讲颍川商氏早年所擅的京氏易,讲了两天又改作《公》《?》二传,再后来干脆不讲书了。他从她读过的、有疑惑的东西中摘出“人”与“事”来,要她评点。

起先,她说得坑坑洼洼,时常被商谨问得面红耳赤。

小昭十分愤懑??在家乡时,阿母和她都是出了名地会吵架,同龄人中毫无敌手。阿母能把嚼闲话的妇人说得痛哭流涕,她也时常将欺负人的孩童气得哇哇大哭。

家学渊源,不可丢弃。

于是小昭愈发刻苦,入冬之后,她终于吵赢了一场。商谨拊掌大赞,在腊日遣人买了果脯分发全寺,连扫地的小沙弥都得了三枚。

本朝腊日在十二月辛丑,腊鼓鸣、春草生,天地大祭、阖家团圆。但商樾午后送来了一封书信,称族中开宴、无法前来,还请父亲见谅云云。

小昭将他的信念了,忍不住问道:“令君不想回去同家人团聚吗?”

这些时日相处,她已不再像初入寺那般拘谨。商谨看似一本正经,实则闲来无事便在寺中走动,笑眯眯地为孤儿和小沙弥们讲鬼故事,或者与老眼昏花、不苟言笑的寺主诡辩,将他气得吹胡子瞪眼。

黄鼬是上蹿下跳地找事,他则是温文尔雅地寻开心,黄鼬对此十分敬佩,认为商令君是天下第一聪明人。

聪明的商令君听了她的疑问,沉默片刻方缓缓道:“不必了。”

未等小昭追问,他便继续道:“小昭,你还有想要团聚的人吗?”

小昭摇了摇头:“都在寺中了。”

她苦笑一声,摩挲着手中的蜜饯:“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