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采薇一(1 / 2)
卷二?小山篇
采薇(一)
两年后。
元康八年,立夏前日,洛阳竟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场小雨。
直棂窗中吹入的水汽与博山炉上扬的香烟交融,在室内绕出一个缠绵悱恻的圆。水雾缓缓地、贞静地越过围屏,流到坐榻上昏睡的女子身边。
在青桂沉香湿润的味道中,小昭从午睡中醒来,迟钝地抓起了盖在脸上的古籍。
她先看见了窗外昏沉摇曳的竹影。
今日是个响晴天气,午睡之前,山中仍是晴光荡漾,她已久不见阴雨,几乎疑心自己是在做梦。
小昭抓着那本书,走到了门前。
自元康二年始,大旱从关中绵延至中原,元康六年、七年更是连年旱灾。天象诡异,春夏不雨,孟冬不雪,偶尔降下凝结的硬雹,还会将初生的作物砸得奄奄一息。
这样温润含情的雨,真是好久不见了。
小昭怔然望着面前的雨幕,心道,今日是八年春的最后一日,天降甘霖,不知是不是个好兆头。
她还在发呆,便听见雨中传来了遥遥的、清脆的少年音。
“小昭,小昭??”
此处为颍川商氏建于洛阳西南玄壅山上的族学,因学中有当世大儒执教,又名臣辈出,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书院。后汉之初,商氏请了位隐居山中的大儒,为它题了一块“南山书院”的牌匾。
广润寺生变后,小昭稀里糊涂地跟着商谨和商樾回到商氏。商谨雷厉风行地压下了族中纷乱议论,开宗祠、祭先祖,强硬地称她为自己隐匿多年的亲生女儿,并以生母无名卑贱之由,将她记到了商樾母亲名下。
商谨年少成名、洁身自好,因从未纳妾,男女事上声名极佳。如此闹了一场,城中风言四起,更有甚者翻出他教授公主时的私隐,大肆传扬了一番。
就连冯凭都有所耳闻,召他入宫对谈了半日。
小昭心中隐约能猜到商谨如此行事的缘故,又不确信,犹豫再三,还是寻到他,将玉佩的来由、韩仪死前托付尽数说了出来。
谁料商谨根本没有她想象中那般关心玉佩的来处,倒对她的年少遭遇更感兴趣。二人秉烛谈了一夜,破晓前,商谨忽然开口,承诺等她长大后必定会送她去会稽、助她完成韩仪的遗愿。
但她要对案上烛火起誓,对此事三缄其口。
至于其间的深意,等到“合适”的时机,他自会告知。
做完一切后,商谨施施然甩手回了广润寺,将小昭扔给商樾照料。
小昭在商氏府中住了不到五日,便被商樾送来了南山书院,与本族及交好世家的同龄男女一起读书。
商谨认女,行事高调,小昭自入书院第一日,便不停有人背后议论。
商樾在族中掌事后便作结业,本已鲜少踏足南山,现因有位“妹妹”在此,每月总要来上一趟。
虽然二人关系只是淡淡的,但商二公子声名太好,让她都沾不少光??无论他们背后如何议论,面上总是友好和善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