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1 / 2)
夜里,吴雪翠和奶奶待在猪圈,观察猪仔。猪仔趴着,对槽子里的猪食视而不见。
“粪便正常,也喂了开胃药了,其它方面也没什么问题,怎么还是不吃?”吴雪翠蹙眉而虑。
吴奶奶:“明天去请兽医来看一看。”
“行。”吴雪翠走出猪圈。眉心微蹙,祈愿猪仔安康,勿生事端。
此时月华如昼,晚风徐徐,天地皎然。被月华照彻的一片夜气里,扑面是柔软的凉意。
微微的凉意里,吴雪翠偶回首,见晚风轻拂小白菜。
目光逡巡院子里让人口水欲滴的小白菜,她忖了忖,来到菜畦面前。她摘了两片小白菜叶子,冲洗干净,重新返回猪圈。
“翠翠,你这是干啥?”
“我看猪仔吃不吃小白菜。”
“小猪仔,快来。”吴雪翠摇小白菜叶子诱之。小猪仔理都不理她。她直接把菜叶子丢到它面前。
小猪仔鼻翼翕动,嗅嗅白菜叶。下一瞬,它衔叶入口,吭哧吭哧吃起来。
吴奶奶惊讶,看了看猪仔,看了看小白菜。
吴雪翠捏下巴,“我再摘些小白菜剁碎了搅进和猪食里,看它吃不吃。”
小猪仔吃,吃得甚欢。看着稀里哗啦吃猪食的小猪仔,吴奶奶放下心来,“看来明天不用去叫兽医了。”
说着,她唉了声,“这小东西,知道么哩(什么)是好的。”
次日清晨,子规啼鸣,铁头爷爷扛着一个新的木椅子来了吴家院子。
吴雪翠问:“铁头爷爷,您来干啥?”
铁头爷爷把新做好的木椅子放到吴雪翠面前,“这个,给你。小白菜,好吃,谢谢!”
吴雪翠愕顾,道:“不用,您拿回去吧。”
铁头爷爷摇首,放下椅子就走。六十岁的老人健步如飞,行若疾风,生怕被吴雪翠抓住似的。
吴雪翠失笑,她拎起木椅,放进堂屋里。铁头爷爷虽然有智力障碍,但木工殊精,这些年他也是靠着自己的木工和村政府的补贴过活着。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村里纵横阡陌的水田里,已经蓄满春水。村民都在抢着插秧苗,秧苗在他们手下排列,排列了一片片绿意。
田间人影憧憧,皆忙于农事。
吴雪翠和吴奶奶也在自家水田里插水稻。
现在科技进步了,有插秧机可以插秧。但机器于田畴平整度求之甚苛。丘陵之地,田块狭小深邃或形不规则的田地,机器难以行施。往往用过机器后,犹须人力补缀,倒不如人工。
吴家村在山区,田地多崎岖,大多不平整,是以,村里田间,在不同的田里,既能看到机器插秧的,又能看到人工插秧的,手植与机器并见。
吴雪翠和奶奶插秧的这块地,水比较深,机器插秧不好使,只能人工。她弯着腰,按照一定的规格,有条不紊地将秧苗插进水田里。
插秧苗看着简单,其实也是一项技术活,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这样插下去的每一株秧苗才能茁壮成长。
比如每一颗秧苗的行间距和株间距,皆需拿捏分寸,距离保持不好,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每株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影响产量。
插秧插到腰酸,吴雪翠扶了扶腰,手把青秧,低头便是水中天。是水中天,也是她疲累的倒影。
一秧一苗,一耕一种,不仅是体力的消耗,也是对耐心和毅力的考验。她呼出气,看到奶奶静静地插着秧苗,殊无倦色,一点也不嫌累的样子。
吴雪翠深吸一口气,继续插秧。她加快插秧的速度,速手疾眼,争取让奶奶少插一些,让奶奶轻松一些。
日近亭午,吴奶奶归制午饭。吴雪翠留在田里劳作。到了时间点,吴雪翠在旁边的水沟沟里洗掉泥巴,往家而去。
“翠翠,回去啊?”村里的老人打了声招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