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喧腾(1 / 2)

加入书签

昌盛十三年初冬,小雪节气,寒风卷着丝丝冬雨呼呼地往脸上吹。

天气不好,整个春榴巷的商贩早就收摊回家,只有宋锦的馒头摊还在呼呼地冒着热气。

喧腾的白雾中,一道纤细的身影在里面穿梭。

几个躲雨的大婶看着宋锦在灶台前手脚利落的忙活,不由得打趣道:“锦丫头,你那相公什么时候带出来让我们看看啊?”

宋锦是两个月前成亲的。

听说她那夫君是在来的路上遇上了山匪,银钱都被抢走不说,还被打了一身伤。可就这样他还撑着一口气到了宋锦家,直到跟宋锦拜完堂才晕过去。

之后就一直都在家中养病,没出过门。

听去锦丫头家帮忙的萧大娘说,宋锦那夫君不仅长得极俊俏,连身段也好。

她们早就想瞧一瞧。

少女的身形被热腾腾的雾气笼罩,见不着脸,只能听见她温柔的声音:“不急,等他身子好了再说。”

凉风吹过,雾气散开,一张巴掌小脸就从喧腾的白气中俏生生的露出来。

宋锦生的白净,在灶台边脸颊被熏得红红的,像上了层胭脂。一双圆圆的杏眼明亮,弯起时却像是月牙儿。

她穿着半新不旧的素色棉布襦裙,头上裹着块淡粉色的头巾,旁边还簪了朵小珠花。

见着宋锦忙着,那几个大婶小声的嘀咕起来。

这丫头长得招人喜欢,但就是命不好。

宋锦不是在崇州出生的。

她生在京都,只不过刚出生就被送到了崇州外祖父家,这一晃就是十五年。

这十五年里她远在京都的母亲和父亲双双亡故,只剩下一个哥哥宋锋在军营里谋了个职位。

宋锦长得俏,干活伶俐人又乖巧,过了十四岁之后就有不少媒人上门提亲,可宋锦外祖父愣是一个都没看上。

直到年前老爷子病重,这才写信让宋锋接宋锦入京,听说还给她谈好了门亲事。

这一等就是一年。

宋锦这丫头看着乖巧听话,却要强得很。

没等来哥哥,便一个人处理了老爷子的后事,还在巷子口支了个馒头摊。

后来兴许是京中出了岔头,来得不是宋锦的哥哥,而是她的未婚夫。

谁知道路上倒霉,好好的汉子现在成了个病秧子,不仅帮不了宋锦,还要多一份钱给他治病买药。

况且伤得那么重,谁知道日后会不会好。

大婶们嘀咕了半天,最后落了一句:“这丫头等了一年,靠山没等到,等来的却是个累赘。”

累赘?

宋锦正在拿笼屉的手顿了下,一张小脸有点不高兴的绷起。

她夫君才不是累赘。

她夫君长得好,整个崇州她就没见过比自家夫君更好看的人。

他虽然生病在家,但也不是什么都没干,能从榻上起身之后,他便让自己帮他找了个抄书的活计,一本书就可以赚一贯钱,抵她卖七百个馒头。

他写的字很好,一看就很有学问。

他虽有些古板严肃,但眼神却干净,不像别的脏汉子在看见自己的时候总是色迷迷的。

你看,随随便便就可以举出来夫君这么多优点。

他才不是累赘!

待灶上的雾气散干净,冬雨也停了。

原本正在躲雨闲话的大婶纷纷挎上菜篮快步离开,生怕这雨又下起来。

不过眨眼的功夫,摊子上就只剩下宋锦一个人。

宋锦小心翼翼地将新做好的糕点装在盒子里,这才抬手将腰上的围裙摘下,拎着锦盒往绣翠楼的方向去。

宋锦的馒头摊上有两个灶台。

一个大的蒸馒头,一个小的做糕点。糕点精细她往日做得少,只供给几个老东家。

今日的喜饼饽饽便是绣翠楼定的。

前几日城中的富商王老爷给绣翠楼的轻红姑娘赎了身,今夜便要抬回去做小妾。

从春榴巷出去,过几条街就到了绣翠楼。

宋锦照旧从绣翠楼的后门进去,一路上除了几个喜字之外,再没有看到别的装饰。

到了轻红房间,宋锦将喜饼饽饽摆好,便乖巧的站在门口等着管事嬷嬷给她拿银钱。

轻红是绣翠楼的头牌,哪怕是现在年纪已经不小,依旧风姿上佳。

她穿着一身玫红色衣裙端坐在梳妆台前梳妆,脸上却没什么喜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