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眼儿媚(2 / 2)

加入书签

不是说给两位姑娘吗?

不过很快他又甩甩脑袋,歪头笑道:“两位檀越,这是方才那位女檀越送来的酒,给您二位放这儿?”

他说着便往院里的石桌走去,将酒坛子并两只粗陶海碗放在桌上。

“可是百味楼的?”

崔黛归一闻到那酒坛中飘出的杏花酒香,不禁心神一恍,只觉整个人都要醉了。

还算她张大姑娘有些良心!

道童摸了摸后脑勺,笑得腼腆,“小弟子不懂这些......许是罢?”

正说着远处一阵铃声响起,他回头一望,飞速道:“啊,到时辰做功课了,两位檀越请自便!”

出院子时,还忍不住回头猛嗅一口。

引得崔黛归一阵憋笑,馋酒的滋味她最清楚不过。

前世自嫁给李慎后,为装得贤良淑德些,她再没喝过百味楼的酒了。

如今美酒当面,空气中弥漫的酒香倒勾得她蠢蠢欲动。

不过毕竟出门在外,又有顾晏在一旁虎视眈眈,再怎么馋,她也不会喝的。

因而她只站在原地,等着顾晏主动告辞后抱了酒回家。

却不想他竟主动走到石桌边坐下,自顾自打开酒坛,温声道:“山水画倒是有。”

说得崔黛归一愣,而后才反应过来,不禁喜道:“那可真是太好了。阿姐若能得顾郎君亲笔,必喜不自胜!”

说话间一双圆圆的杏眼水波盈盈。

话虽如此,可她双脚却牢牢焊在原地,依旧立在那株腊梅树下,距离顾晏足足一丈开外。

顾晏心中一嗤,敛下眸子。

他眼尾生得微微上挑,看人时天然带了几分飘逸的笑意,总会让人觉得温润好相处,可这一垂下来,脸上那点淡淡的笑倏地不见,整个人便多了几分冷峻。

崔黛归却未察觉,她瞟了眼石桌上的美酒,惋惜道:“可惜阿姐不在,不然定要邀顾郎君小酌一杯,眼下却只得请顾郎君自......”

正说着却是一顿,那个“便”字就卡在了喉咙里。

她忽而想到,崔御鸾不在不是正好方便她胡说八道?

先引了眼前这厮情根深种,到时崔御鸾必会欲拒还迎吊着人家,而顾晏又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人,岂不天雷勾动地火?

崔御鸾便是插翅也难逃!

如此想着,崔黛归立刻满面笑容地凑过去,取出荷包里的平安福递给顾晏,“阿姐听闻您受了伤,前两日特去崇南寺的,托我转交您呢。”

顾晏的目光便停留在她手上。

少女莹白的掌中躺着一枚暗黄色的平安福,细腻莹白的肌肤同质地粗砾的符纸交相映衬在眼前,白的更白,黄的愈黄。

软的也更软。

一缕幽香随之传来,却不是古刹常有的香火气,反而是清幽的木樨香,让人闻来恍若置身江南雨后闲庭。

顾晏眉间微微一蹙,缓缓移开视线,转而仰头看着面前朝他俯身过来的少女。

“这是道观。”他淡淡道。

“......是啊?”

崔黛归猝不及防撞入一双幽深的眸子,微微一怔话已脱口而出,而后才反应过来。

她瞬间红了脸,在道观中送佛家的平安福,这不是成心膈应人么!

伸出的手一时僵在了顾晏面前。她想收回,可话已说在了前头,这是替崔御鸾送的......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

崔黛归从没觉得世界如此安静,静得呼吸间她都能闻到顾晏身上传来的冷冽气息,如他这个人一般,教人想起皑皑雪山,遗立松柏。

前世似乎他就是死在城外雪山上的?

崔黛归忽而心中一颤,猛地收回手。

她可是才重生回来的人啊,难道这世间当真存在神佛鬼怪?

想到这不禁面上一白,也顾不得顾晏在,双手合十朝空中乱拜一通,“祖师爷在上,小女一时昏了头,有眼不识贵宝地!实非存心冒犯,莫怪、莫怪!”

这副神神叨叨的模样落在顾晏眼里,他唇角一勾,语气肃穆道:“道家师祖虽洒脱,你认错也需拿出诚意,不如自罚一杯?”

说着提了酒坛,将其中一只海碗倒满,推到崔黛归面前。

坛是泥塑,碗是粗陶,这提坛倒酒的动作若由江湖中人做来,必是透着豪气,甚至有些粗鲁。可他做起来却是行云流水慵懒闲适,仿佛此间是在瑶台玉宇。

当真是风流飘逸,养眼至极。

可再优美的姿态崔黛归也没心思欣赏。

她看向桌上的那只海碗,好半天没能说出话来。

......满满一碗,喝还是不喝?

可她方才确实冒犯,若祖师爷当真怪罪怎么办?

想起自己身上这死而复生的怪事,她猛一闭眼。

再睁开时眸光一厉,视死如归地伸手一捞,就这么站在顾晏面前端起酒碗,仰头一饮而尽。

不就是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