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苍生雪(1 / 2)
那不是故事。
那是在边关时,与她比邻而居,矮小草棚里陈阿婆的一生。
她是整条穷巷里最命苦的人。
穷巷之所以叫穷巷,是因为穷,住在里面的人,连顿饱饭也难吃上。
那时她八岁,新接了一桩扫街的差事,每日除了烦恼肚子饿和手脚上瘙痒难耐的冻疮外,日子算得上称心。
在一次打赢了对门那个小子后,她兴奋地跑回来,却见到苍老的陈阿婆佝偻着身子,在一遍一遍抚摸巷子的石墙。
陈阿婆背对着,她看不太清,便问是在摸什么。
不料等陈阿婆回过头来,竟是一张满面泪水的脸。
陈阿婆说听闻平安坊里住着一位胡氏娘子。
胡氏娘子是大族里的媳妇儿,未及二十守了寡,被家中大伯幽禁在足有两人高的围墙之内,过了整整五十二年。
从青春貌美到白发苍苍,从孩子嗷嗷待哺到九岁时被大伯接出去读书,胡氏都在围墙之内为亡夫守节,陪伴她的只有几个年老的嬷嬷。
她当时年纪小,只仰着头问:“那阿婆摸石墙做什么呢?这墙里既没有金子,也并非那胡娘子那道围墙,到底在摸什么呢?”
陈阿婆却只擦干满脸的泪水,叹一声:“胡娘子好福气。”
后来隔了一年,陈阿婆病死,她才明白话中的意思。
崔黛归站在端礼殿上,敛眸轻声道:“陈阿婆同那位胡娘子一样,也是不到二十守了寡。”
“守寡时,女儿三岁半,儿子十一个月大,刚刚会叫娘。她丈夫头七刚过,一双儿女便被婆婆和家中叔伯卖掉,她被锁在黑屋子里两天,哭哑了嗓子,等到第三日便被后来那位丈夫买去,同他又生了四个孩子......悠悠岁月中,前头那一双儿女,却是再未谋面,不知生死。”
崔黛归看向李绶,一双眼仿佛浸入这世间的严寒风雪,她的目光静极了。
“这世间的雨雪飘然落下时,既落在青砖琉瓦,也落在泥垢草棚。其实雨雪并不公道。”她道,“因为它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上。”
“胡娘子困守围墙五十年不得出,陈阿婆犹羡慕不及。守节于阿婆而言是奢望,她并非不愿守节,也并非想要守节,更不是三心二意一嫁再嫁的浪□□人。她只是想要吃饱饭,想要见骨肉,她只是......从来命运不在自己手中。”
她深吸一口气,淡笑着问李绶,“那么既吃得饱饭,又无儿女牵绊,更是能随意出入高门府第乃至深宫御苑,走到哪都贵为座上宾的郡主娘娘,您坚持守节只因您自己选择守节,整日里奴仆伺候着,大家伙儿奉承着,又是在自苦什么呢?又何必逼旁人都做这守节的烈妇呢?”
“这世间不公道之事太多,既然诸事不公,又何必要求守节一致?”
她的嗓音轻柔极了,在这大殿之中却有如寒霜大雪降下,将殿中一切的尖酸刻薄都覆盖。
李绶脑子里一片混乱,只有嗡嗡的声音从遥远的天边传来。
她知道自己该厉声反驳面前这个姑娘,可她的嗓子却被堵住似的说不出话来,满脑子只反复念着一句话。
出嫁女怎可改嫁!
出嫁女怎可改嫁!
出嫁女怎可改嫁!
......
满座寂然。
端礼殿东侧殿里坐着的,俱是高门之女。崔黛归长舒一口气,她知晓她们听不明白,也不会听明白。
在这里将这些话说出来,本就没有意义。
然而她还是由着自己任性了一把,在那一刻将心中所想倾吐个痛快。
左边衣袖被人扯了下,崔黛归转眸看去,却见关边月眼中擒着泪水,朝自己轻轻一笑。
窗外太阳恰巧钻出云层,细碎的春光洒在她的脸上,那张向来胆小怯懦显得暗淡的脸上,霎那间迸发出耀眼光华。
关边月第一次在这端礼殿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想来女子贞洁,从不在裙底......”
声音微微颤抖,仿若鼓足了毕生的勇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