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2倒嫡庶(1 / 2)

加入书签

站在屋外,将几人对话尽收耳中的童叁心中一颤。

他不明白,这崔御鸾,是脑子有病么?

这事做的,他都不忍心听下去了。

崔御鸾有一瞬感到危险,抬头去看顾晏,却见他面上温和,甚至眉眼带笑。

只道是自己的错觉。

她柔声问:“顾大人?”

顾晏回眸,“崔大姑娘言重,区区钱财身外物,不必放在心上。”

“顾大人清正高洁,御鸾敬佩不已。”

崔御鸾笑笑,“御鸾斗胆,请顾大人帮忙,往宗正寺去一趟,看能否拿回母亲的入股契书?”

“大约追不回了。”顾晏淡淡道,“裕王之物,已有去处。”

童叁一听这话,差点笑出声来。

什么去处?

顾府大公子的库房内么?

元氏心中一急,脱口而出道:“可那是侯府的啊!”

崔御鸾也惋惜,可顾晏说到这份上,只怕多说亦于事无补。

于是善解人意道:“是御鸾思虑不周,让大人为难。”

却听顾晏道:“此事虽帮不上忙。不过,元刺史一案,夫人可否详细说来?”

元氏一听,眼睛骤亮。

元邦勉一案,最早是顾晏在审,只是后来才移交至刑部,三司会审。

并且,早在顾晏来之前,她就从崔御鸾的神色间猜到,这顾晏应当是爱慕鸾儿的。

“素闻元刺史固守边疆,爱民如子,同上京这边更无来往。顾某想不通,何以突然牵扯进皇子刺杀一事?若说有人陷害,可若非经年累月,谁又能如此清楚元刺史一言一行,因而瞅准时机一击即中?”

顾晏垂眸,“元刺史如今人在狱中,安知生死。夫人同崔大姑娘牵肠挂肚,顾某瞧在眼里,于心不忍呐。”

元氏一听,忽而咬紧了牙,“部下!定是兄长昔日的部下、亦或同僚!不然哪来的本事能陷害到兄长身上?”

她想起了那日被元邦勉手下撺掇着刺杀顾晏,此刻更觉那人心怀鬼胎。

“可惜我同兄长多年不见,他当年那些部下如今还剩哪些,却不清楚。”

顾晏勾唇一笑,“不急,夫人慢慢想,顾某同夫人一起理一理。”

屋内一时响起了细细的说话声。

童叁立在门外,仰头望天,庆幸公子这样的“温柔”不是对自己。

好一会儿过后,元氏才问:“不知顾大人何时送妾身回府?”

“不急。”

顾晏掀了掀眼皮,瞥她一眼,“夫人路遇山匪,于名声有碍。此刻回府只怕不好交代,不如先往这附近的道观去?”

元氏一听,也有道理。

昨晚本就是被崔溢赶出来的,此时再回也讨不着好。

只当昨晚也在道观清修,山匪一事从未发生。

崔御鸾却问了句,“大人知晓母亲要去道观?”

“哦?”

顾晏笑道:“夫人想往那座道观去?我让人送一程。”

他面色如常,甚至隐有惊讶。

崔御鸾打消了心头陡然生出的那一丝疑虑,笑道:“都可。”

“正值多事之秋,诸事皆需谨慎。”

顾晏忽然问,“敢问夫人,欲同哪家结亲?”

元氏一怔,这位顾大人也忒热心了些。

她不禁看向崔御鸾,却见自家闺女亭亭玉立,风姿绰约。

心中又觉倒也正常。

正要接话,崔御鸾却笑道:“庶妹心气高,倒未必看得上母亲选的。”

顾晏微微挑眉。

“只是,宣歙观察使韩大人乃一方军政大员,更是进士出身。若非韩大人家中母亲催得急,这婚事也落不到庶妹头上呢。”

顾晏思索一番,想起了这个人。

“是那位年逾五十的韩炎韩大人?端礼殿中韩姑娘的父亲?”

崔御鸾笑意一僵。

转而叹道:“她是庶出,又流落在外多年,能当上观察使夫人,已是福气。”

“是么。”

顾晏垂眸,轻声笑道,“说来崔大姑娘倒是安陆侯府的嫡女。”

崔御鸾笑了笑,忽然想到顾晏也是庶出,正要解释两句。

却见他朝元氏微微颔首,转身出去。

童叁守在外边,看到顾晏后立刻跟上。

“找个好道观。”

好字咬的极重。

童叁立刻心领神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