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9近乡情怯(2 / 2)

加入书签

“哎呦,真是仙女一般的人物,是阿妤姑娘吗?”

隋妤君打量起这位妇人,面若银盘,眉眼弯弯,红边秋香色衣裙衬得她气色极好,乌发堆砌饰以同色头巾,束袖短靴,干练又利落。

阿妤?隋妤君不禁转头看向元襄之,他在信中竟是这样称呼她的。

元襄之察觉到她的视线,忽略心底的不自在,介绍道:“这位是王婶,这位是老萧叔。”

“阿妤见过二位。”隋妤君见礼,被王婶扶住,不容拒绝地半揽住她三两步进了门。

“阿妤姑娘别多礼,大老远回来一趟,快进屋歇着。”

果真,如元襄之所说,热情得过分,但这个感觉不坏。

那位粗犷的汉子??老萧叔也推了一把元襄之:“公子,先去歇着,饭菜马上就来,老样子在院子里吃。”

大门一关,隔绝了外头车马路过扬起的灰尘,院子里袅袅炊烟直直向上,隐入天际,藏于云端,在西边,夕阳则像朱砂落入水缸,搅乱白云,染红半边天。

“我再取几坛酒来,今日开心。”老萧叔说道。

“公子、阿妤姑娘,快尝尝,老萧的手艺没退步吧。”王婶用公筷为他们夹菜。

“多谢王婶,我自己来便可。”隋妤君几乎招架不住,这位王婶说她瘦弱,为她夹了好些菜,如今碗里堆成了小山,碍于他们是程府的人,她不好拒绝。

从前没人会这样劝她吃饭,在风月楼时要跳舞不宜多食,她养成了吃饭七分饱的习惯。努力吃了好些,终于是忍不住,再吃一口就要吐了,隋妤君在桌子下扯了扯元襄之的衣袖。

她的左手边是元襄之,右手边是王婶,对面是老萧叔,四人正好围坐在院子里一张四方石桌上。

元襄之瞬间明白她的意思,笑着拦下王婶,将她的碗放到自己跟前,“王婶,阿妤吃不下,您和老萧叔忙活了许久,多吃些,别光照顾我们。”

“公子多年未归,我们心里高兴。阿妤姑娘既然吃好了,不如来尝尝石榴酒?”王婶取出一个青瓷酒杯,斟满,递给隋妤君,“这石榴酒是我亲自酿的,香醇清冽,酒劲不大。”

元襄之一听是石榴酒,正想去拦,结果隋妤君动作更快,已然喝下了。

“余韵悠长,果香浅浅,妙啊,王婶好手艺。”隋妤君夸道,眉眼舒展,眼眸如星,看得王婶心花怒放,直接取了一坛给她,让她喝多少自己倒。

酒色淡红清凉,青瓷冰凉纯净,二者相得益彰,隋妤君喝得开心,一杯接一杯,王婶夸她酒量好。

老萧叔见状,对元襄之劝道:“公子,别担心,石榴酒不醉人,快多吃些,这邴江熏鹅和芙蓉鸡片是我专门去学的南方手艺,快尝尝味道如何。”

这石榴酒对他们来说酒劲不大,对其他人可不一定,元襄之一边应付老萧叔,一边注意着隋妤君,见她与王婶有说有笑渐渐放下心来。

这是在程府,在他家中,很安全,如果她喝醉了,他晚间可以煮一碗醒酒汤给她。

……

月上树梢,老萧叔取出一坛酒,自顾自坐下院中喝酒,听到关门声,他回头看向走近的女人:“安顿好了?”

王婶颔首,在他身边坐下,轻声说道:“有老夫人的平安扣,公子得偿所愿。”

她方才扶着喝醉的隋妤君进客房休息,替她擦脸收拾,瞧见了从衣领中滑落的平安扣,辨认过后妥帖地塞回去掩好,动作更加轻柔,坐在床边给她扇了会儿风,才放下纱帐出来。

老萧叔笑了声,指了指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瞧,多上心呐。”

“老夫人九泉之下可以安心了。”王婶说完夺过酒坛,猛灌一口,辛辣的口感刺激喉管,眼睛不自觉浮上一层水光。

“好端端的,说这个作甚。”老萧叔也喝了一口,过了会儿仰头嚷道,“这酒不够味儿啊,该多放几年。”

“有八年了吧。”王婶亦是望着月亮,“老夫人走了八年,公子离开五年,时至今日我仍旧恍惚。”

恍惚着一如多年前,老夫人坐在石桌前一脸严肃地告诉小公子喝酒伤身,却转头和他们夫妻推杯换盏,小公子气得偷偷尝一口,辣得五官皱起,引来三人笑作一团。

“恍惚什么?老夫人说过,万千江河归于大海,有人顺水而下,有人半途绕行,最后总会汇合的。”老萧叔举起酒坛,继续喝着,他想借酒咽下候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