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6斗茶会(2 / 2)

加入书签

没本事的男子才靠脸,比如他爹安瑞伯。

林佑意识到不妥,立即赔笑:“小兄弟好志向,是林某言语无状,该罚该罚,这顿茶钱由我请了,当作赔礼。”

冯久年拱手说不至于,茶钱才几个钱,耐不住林佑热情,他身边的书童动作更是快,眨眼间已经塞了银子到老板怀中。

林佑是个健谈的,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关不住,聊了许久后才发现还未介绍自己,连忙自报家门:“鄙姓林,单名一个佑字,保佑的佑,幼时体弱多病,家中取了这个名字期盼我顺遂平安长大。”

又向大家介绍坐在他身侧的书童:“这是我的书童,唤作卫希。”

众人有些奇怪,看林佑也是富贵人家,像这样的人家向来极爱摆谱,怎的对一个小小书童如此看重,不仅与主人同坐,还介绍于人前。

隋妤君暗自打量过书童,是个清秀规矩的,一时联想到风月楼里的隐秘事,有些男子男女不忌,在家时有妻妾伺候,出门在外便带着模样端正的书童解决需求。

她以为卫希是这样的书童。

这厢林佑与几人很快熟络起来,知晓他是从外地过来卖秋茶的,家中有好几座茶山,听闻商罗城热闹过来开辟卖茶路子的。

冯久年亦告诉他,他们是京城明德书院的学生,一路游学至此。

书童卫希听到明德书院时抬头看了冯久年一眼,眼中夹杂了莫名的情绪,像是蕴藏着久远的希翼。

这场雨下了整整一个时辰,与林佑道别,众人到商罗城时已近黄昏,打发走了马车夫,住进客栈躺在床上,才觉得舒服了些。

一番收拾洗漱后,几人草草用了饭食,早早歇下。

翌日,五人下楼用饭,见街上好一阵热闹,问过客栈伙计才知商罗城的中秋佳节要庆祝三日,今日是八月十四,正是过节第一日,百姓看热闹去了。

元襄之不拘束学生,嘱咐几句便同意他们自行玩耍,梁其文三人迫不及待往街上去,临走前还悄声告诉隋妤君:“隋姐姐,我会给你带礼物的。”

隋妤君听完一笑,摸出个荷包塞进他们手中,说道:“看上什么就买,带回家中也是个纪念。”

“多谢隋姐姐。”

玩笑过后三人离去,桌上安静下来,隋妤君撑着脸问元襄之:“说好的到商罗城要请我喝酒,现下他们走了,我们何时出发?”

早在檐曲人约他们中秋当日太和楼一叙时,元襄之告诉她商罗城的酒又香又烈,她十分向往,好不容易到了商罗城,她必定要品味一番的。

元襄之望了眼天色,缓缓说道:“午时刚过,现在去喝酒为时尚早,不如先去街上逛逛,逛累了再去也不迟。”

隋妤君幽幽笑道:“难为你将他们三人支开。”

元襄之一脸坦荡:“我为师者,是长辈,一同出门他们难免不自在,不如各自分开,还能尽兴些。”

元襄之说得没错,三人上了街,刚拐过弯,开始说起小话来。

“先生愈发不着调,哪有书院其他先生一半正经?”

“幸好有隋姐姐会拦着,我要给她选个好看的物件。”

“不想写文章,不想写文章,不想写文章。”

进入拥挤的人群之中,三人脑中杂念全然抛弃,只剩下“来都来了,什么热闹都不能错过”这一个想法。

斗茶会不拘形式,在各个街巷、茶楼都有,只有你有好茶、看家本领均可一斗,诸如年轻妇人在茶汤上作茶百戏、茶艺师傅用长嘴壶展示茶艺功夫、请来卷发高鼻的西域人说一口流利的汉话叫卖茶……

茶楼里的斗茶会大多是茶商参加,除却筹办人开始的招呼,还有舞姬歌舞表演、茶点品鉴,最后是展示各自带来的茶,借此扬名,推销出去。

好巧不巧,三个学生被街上的斗茶会迷住了眼睛,隋妤君和元襄之二人因被人群堵在茶楼外,干脆进了茶楼遇上了一场斗茶会。

他们以为只是场寻常茶会,谁料茶楼伙计请他们入座时,一个蓄了山羊胡的富态男子前来问他们:“敢问二人是跟哪一位来的?”

元襄之与隋妤君对视一眼,答道:“此处清雅,是品茶的好去处,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