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1 / 2)
巴尔干地区的局势向来紧张,充满了内忧外患,现在那里再次爆发了基督徒起义。
印度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国需要一条安全通往印度的航道,那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巴尔干。
正义的民众当然支持起义的一方,可是政府为了英国利益应该选择坐视不管。
外交大臣选择支持一方就会得罪另一方。
再加上外交大臣与首相之间并不友好,他被首相找到一点错处就可能见到政治生涯的终点。
外交大臣在拿到波斯尼亚传来的电报后,和几个亲信焦头烂额谈论了半天,谁也给不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有人提议可以找内政部的那位小职员。
他们听过关于福尔摩斯的传闻,内政部刚上任的百事通,或许他还能处理外交部的麻烦事。
外交大臣无奈下喊来了迈克罗夫特。
“大臣阁下,我先说出最坏的情况。”
“请讲。”
权高位重的大臣在遇到难题无奈放下了傲慢,做起了安静谦虚的观众。
……
聪明绝世的迈克罗夫特给出了完美的回答,外交大臣不再焦躁难安。
“福尔摩斯先生,后面可能还有麻烦您的地方。”
迈克罗夫特客气道:“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
当晚,外交大臣亲自登门拜访。
起义的事情有了新进展,他还是想咨询福尔摩斯的意见。
目前实际管理波斯尼亚的是奥匈帝国,要是他们也愿意平息当地民族矛盾,至少对英国民众有一个合理的交代。
外交大臣在福尔摩斯的指点下联系了驻奥匈帝国的官员,以《柏林条约》向奥匈施压,处理不好起义,那不如让英国直接接管波斯尼亚。
现在得到了奥匈的让步,一切都迎刃而解。
迈克罗夫特吹捧了对方几句,把人夸到找不到东西南北,然后大臣吐露了新的难题。
大臣不敢把起草文书的事交给下面人干,他担心被首相知晓起义的事,可他又自恃身份不肯亲自动手。
迈克罗夫特连着重复几遍只想替政府平稳解决x事端,言外之意在说他绝对中立,并且对权利斗争毫无兴趣。
外交大臣认同了他的话,既然早就让他参与了这件事,再想防备也为时太晚,于是起草文书的工作落到了迈克罗夫特头上。
送走了来客后,迈克罗夫特忙起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