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葬礼2(2 / 2)

加入书签

意思就是今天晚上还要在这儿歇一晚。

宋西宝心里更闷了,又问:“那我们晚上住哪儿?”

谭淑媛:“就住你晓琴阿姨这儿,晚上妈妈给你收拾好你就去睡。”

“那你呢?”宋西宝忙问。

谭淑媛说:“你晓琴阿姨晚上要守夜,妈妈陪陪她,你爸晚上应该也要守一会儿,然后明天一早他要跟着去抬棺,那会儿太早了,你睡你的,我们忙完回来再叫你。”

宋西宝点点头,跟着转头看了眼灵堂那边的程书逸。

晚上,程家的亲属在院子里跪了一片,阴阳先生站在灵堂旁念经,宋西宝趴在二楼窗台上听,叽哩哇啦地一句也没听懂。

只是渐渐地,空气中忽然传来一点隐约的啜泣。

她探头往楼下看??黑压压的十几个人跪在下面,有人在吸鼻子,有人在清嗓子,她没看见程书逸,大约是跪在最前面吧。

初中语文课他们学陶渊明的诗,课上语文老师老刘给他们拓展这位诗人的作品时,曾提到过陶渊明写的几首挽歌辞,宋西宝记性不好,多的不记得了,就记得“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么两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人死以后,亲戚们或许还悲伤,但旁的人却已经忘了死去的人,开始欢快地歌唱了。人死之后还有什么话好说呢?不过寄托此身融于山陵罢了。

宋西宝之所以会这么清楚地记得这两句诗,是因为当初老刘在课上讲这几句诗时忽然讲着讲着就哭了,同学们都倍感震惊,课后语文课代表去问,才知道老刘哭是因为他的老母亲前些日子去世了。

她年纪轻,经历得少,对于死亡,实在是说不出什么太深的感悟,当初听老刘讲诗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顾着震惊了,但此时此刻,听着耳边时断时续的啜泣声,望着黑夜下寂静的远山,她却突然体会到了一点诗意,以及一点悲凉的伤感。

方舟叔叔是她从小就认识的人,虽然多年不见,生活上交集不多,但这是她每年过年都要打电话问候的人,以后他再也接不到她的电话了。

当天晚上,宋西宝做了个噩梦。

她梦见自己睡在棺材里,爸妈早上叫她起床上学,就来敲她的棺材,她挣扎着刚要起身,结果程书逸突然从棺材旁冒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张黄符和一柄桃木剑,看见她后狞笑了一声,接着便“啪”一声把符贴在她额头上,顺便还挥剑喊了一声:“妖孽!不许跑!”

……

宋西宝大汗淋漓地惊醒过来,发现窗外天蒙蒙亮了,而床上还是只有她一个人,她估计爸妈应该是一整夜都没上来过。

噩梦的后遗症就是头疼,她仿佛又回到了前些日子高烧不退的时候,脑子沉重地像灌了铅,迷迷糊糊地就又睡了过去,等她再醒来,这次天已经大亮了。

楼下安静了很多,丧乐也停了。

宋西宝掀开被子下床到窗边看,迎着清晨的冷空气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阿嚏!”

用过午饭后,一些外地赶来的亲戚朋友便起身准备告辞了,谭淑媛握着古晓琴的手说,要不自己留下来陪陪她,古晓琴摇摇头拒绝了。

邻居们帮忙叫的车很快就来了,谭淑媛站在楼下喊宋西宝走了,楼上,宋西宝一边飞快写字一边扯着嗓子答应了一声,然后合上笔,四下一看,匆忙将纸条压在了程书逸的刻刀下面。

她蹬蹬跑下楼,到楼梯口时正好跟要上楼的程书逸擦肩而过,宋西宝刹住脚转过身喊他:“程书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