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6弹劾(1 / 2)

加入书签

到了第二日,弹劾凤家的折子就呈到了御前。

御史台中丞于光本就与凤家不对付,他背后有人撑腰,如今又觉得自家占理,在早朝上是一点不惧凤远的权势,唾沫横飞地把凤家参了个彻底!

皇帝看了看弹劾折子,又听了半天御史台的说辞,发现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芝麻小事,不由感到一阵心烦。

外敌虎视眈眈,中有梁国,西有越国,邻国一日比一日强大,这些尸位素餐的庸臣,整日里不想着如何匡扶社稷,就知道盯着自家的栋梁之臣!

想是这么想,但御史台倾力弹劾,皇帝也不能置之不理,他把折子扔给凤远,淡声道:“于中丞参你治家不严,纵容家中子弟仗势欺人,当街抢人财宝,你怎么说?”

刚才御史台连番攻讦,凤远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更没有反驳一句,此刻听到皇帝的询问,他才稍稍转头,看向侧后方的于中丞道:“于大人,你说我家的孩子当街抢人财宝,可有什么证据?他们抢了谁家的,又是什么财物?”

于中丞言辞凿凿道:“他们是没有抢别人家里的宝贝,可他们仗着你右相大人的势,在城北古董街强买强卖,这是很多人都亲眼看见的。”

“所谓强买强卖,是指一方不愿意买卖,一方强压着达成买卖。”凤远不疾不徐地道,“但据我所知,昨日在古董街,并未发生这样的事情。”

“就算没有强买强卖,但仗势欺人,夺人所好,总是事实吧?”于中丞争辩道。

凤远轻轻地笑了一声,继续问道:“敢问于大人?他们可有动手打人?”

于中丞:“那倒没有。”

凤远:“那可有叫家仆动手?”

于中丞:“没有。”

凤远:“那可是口出恶言,损人脸面?”

于中丞:“也,也不算吧。”

“那就奇怪了。”凤远一脸不解地道,“既未动手伤人,也未口出恶言,那于大人所说的仗势欺人,到底是个什么欺法?”

“难不成,你说的是他们报出凤家名号之事?”

于中丞立即道:“正是如此,谁不知你凤家势力大?打着你右相的名号招摇过市,京中谁敢不退让三分?”

凤远嗤道:“于大人说得不对。我族中子侄从不曾仗着家里的权势为非作歹,就断断不能被定上一个仗势欺人的罪名。”

“行走在外,与人结交,总要互通姓名,昨日,我家的孩子只是在自报家门罢了。”

“自报家门不是一种礼节吗?”

“什么时候,讲究礼节也是一种错处、一条罪状了?”

“我大昭是礼仪之邦,又不是那等不讲礼数的蛮荒之地,我朝子民言语行动之间,自是处处讲求礼仪。”

“难道说,现在的京城,连自报家门都不允许了?那真是该好好问问礼部和京兆府的官员了。”

于中丞被他这番强词夺理的说辞气得满脸通红,大声喊道:“你简直颠倒黑白!”

“你才是颠倒黑白,不分轻重!”凤远斥道,“一则,你所说的仗势欺人,完全是你在无中生有,凭空诬告。”

“二则,这样的事情本就不该拿到早朝上来议论,延误圣上定夺国之大事!”

“若有实证,让苦主自去京兆府和大理寺状告我凤家即是,待三司判出了结果,你再来御前弹劾不迟。”

“若无实证,也无苦主,于大人就勿要拿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扰了陛下清静了。”

于中丞确实没有什么实证,他也不敢说是自己儿子与人争抢东西不成,反被人恐吓了一通。

但他是御史台官员,朝野上下,无事不能谏言,无人不能弹劾。

于中丞在心中酝酿了一番,待要再反驳回去,却见前列有一个人对他轻轻地摇了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