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4飞来婚事(1 / 2)

加入书签

01

余姨娘将小册子掖在怀里,偷偷摸摸从角门离开了,

小丫头来喜正提着一盏幽幽的灯笼在角门外候着,见余姨娘出来,便在前头引路。

小径弯曲,灯笼在花草间忽明忽灭,好似一粒漂浮在深海上的星星。

余姨娘并未回屋,而是转去应莲居住的霁月院。

彼时院门已闭,余姨娘敲了敲门,便有人在里头问道:“谁呀?”

余姨娘咳了一声:“是我。”

须臾,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小丫头探出头来,借着月光看清来人的脸,笑道:“余姨娘来了,快请进来。”

余姨娘对来喜道:“你在此地等着,我去去就来。”

来喜应了一声,给开门的小丫头使了个眼色儿,待姨娘进去,两人好说会话儿。

昏黄的烛光透出窗纸,映出一个苗条人影。

余姨娘行至门外,敲了敲门。

屋里有人问:“有什么事?”

余姨娘开口回答:“是我。”

里头的人又道:“姑娘,姨娘来了。”

语罢,红木雕花门吱呀一声开了,小丫头皎月微一福礼,领着余姨娘进去了。

此时,应莲已净了面,穿着一袭干净柔软的中衣,披散着一头乌油油的秀发,正坐在临窗的书案前,提笔临诗。待余姨娘进来,才将狼毫笔搁在象牙笔山上,站起身来,行了一礼。

小丫头子端了温热的牛乳来,余姨娘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还未说话,只听应莲道:“大晚上的,姨娘来做什么?”

余姨娘见她眉眼淡淡的,心知犟性儿又犯了,但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又能怎么样呢?

她将茶杯置在桌上,握着应莲的手,将她牵到身前,温声道:“我只有你一个孩儿,自然是关心你,来瞧瞧你。”

余姨娘瞧了她一会儿,面上微笑,心里着急。

要尽快说服这丫头才好!

她打了几遍腹稿,又恐提起那事儿来,这丫头翻脸,一时欲言又止。

忽然,转念一想:到底谁是娘?为娘的说句话,还怕惹她?

思及此,便道:“其实……”

话音犹未落,只听应莲:“我要歇息了,我送您回屋去。”

余姨娘见她冷冰冰像块石头似的,不禁有些恼怒,便责道:“你这丫头,怎这般不晓事?以咱们的身份,你能嫁给一个王爷做妾,便已是高攀了。如今这世道,你若嫁与他,保证是荣华富贵,一生不愁,可不知是多少女孩儿求之不得的福气呢!”

因着这事儿,她新中国本就不痛快,莫说是老爷,太太们来劝,便是皇帝老爷下旨,她也只是不嫁。

她一直认为,只要不危害公众,世上没有一个人有权干涉另一个人的选择。

旁人劝了一劝,见她不听,也大不来了。余姨娘倒是隔三差五来,一开口不是劝她,就是责她,母女两个从未说过一句贴心窝子的话儿,是以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灵魂却隔着天涯海角。

她一双虎眼看着余姨娘,脸色淡淡的:“反正不是我要的福气。”

余姨娘知她素来吃软不吃硬,便又软了语气,摩挲着她光滑的手背,柔声哄道:“你瞧,这小王爷都亲自来提亲了,可见对你是喜爱得很,便是做妾,想来也不会亏待于你。况且大老爷,大太太,你父亲都觉这是一门好亲事。这小王爷又这般喜你,届时娘教你一些法子,保准将他哄的服服帖帖的,如何?”

应莲嫌恶地皱了皱眉,淡淡道:“莫说是王爷,便是皇帝我也不稀罕,只不给人做妾!”

姨娘冷笑一声:“好个不晓事的丫头。你不给人做妾,莫非还想当正妻不成?以咱们这样的身份,只有嫁给庶民才能当正妻,可那些庶民一没钱二没势的,又怎配得上应府小姐?要娘说,宁做凤尾,不当鸡头!”

应莲道:“我既不嫁王爷,也不嫁庶民,我就清清白白的当一辈子姑娘,何必非要嫁人?”

余姨娘一听这孩子气话,又觉恼,又觉好笑:“你瞧,又说混话了,哪有女孩儿不嫁人的?难道你想当老姑娘,被人说闲话?”

应莲不为所动:“他们爱嚼舌,就让他们嚼,我何时在意那些俗人言语?”

余姨娘见她软硬不吃,不由得恼了,板着脸道:“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要你嫁,你就不得不嫁,否则便是不孝!”

应莲只觉一股血气涌上心头,气得眼圈儿红红,气得背过身去,气得胸脯上下起伏,气得说不出话来。

余姨娘也觉气得胸闷头晕,心里似有千只蚂蚁爬一般烦躁。娘儿两个俩僵持半晌,余姨娘才起身,责怪道:“娘也是为你好,若是嫁给小王爷,在这家里谁还不捧着你?便是比那嫡出的也不差,你好生想想!”

02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