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封王授地(1 / 2)
以大燕的规矩,封了太子,其他皇子封王亦是必然的。封了王,也应该赐给王府,分封出宫去快活了。
但封了王爷,出了宫,班却是不能不上,故而高祖皇帝灵机一动,便在京城也安排了府邸供王爷居住。
由此总流便是:先封称号,领旨去封地安排事务,回来之后基本就在京城的府邸居住,日常上班上朝领工资。
后来大概怕是封地处“无人管辖”,皇帝“贴心地”安排了钦定的大臣“协同管理”,但实质就是监视。
随着海顺公公一阵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是周治打了个头阵,得到的是贤王的称号,落座京城的奢华府邸一座,靠海富饶杭州封地...
到底算得上皇帝喜爱的儿子,才有如此大的手笔。
周治一如往常,笑盈盈的让人看不出什么心思的接下来旨意,毕竟在这皇宫里,除却一人,他心中并无所念。
被封为端王的周澈,听到“端”一字之时,在场众人的眼皮皆是一跳,都能想到是皇帝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下达的,大抵是有警醒的意思。
周澈倒是没听出什么不对,但在听到自己的封地在广州之时,不由得瞪大了双眼,一时间连接旨的事都给忘了,直愣愣跪在原处。
直到身边的云逸小声提醒,才好不容易地将眼睛对焦回来,最后归至海顺公公手上的宣旨,半响,才木木地接了旨。
接着是老七周城,说是被封了康王,不去富得流油的洪州,却自请远在西北的潼州,身为其母妃的娴妃却无多加阻拦,只是心大的表态:“孩子愿意出去闯闯也好。”
最终便是周殊小兄弟,皇帝还是经过他人的提起方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既不受宠,又无母族的加持,加上没什么政绩,皇帝就随意把建州封给了他。
至于封号同样也是没有多加思索,就这样,周殊就获得了人生中第二个名字:恭王。
海顺公公宣读完最后一位王爷的册封,将旨意放入了周殊的手里,余光不动声色地扫过了这位恭王殿下,只见他尚年幼,身上也比旁人更加消瘦些。
可不知怎的,这位却是有着和另几位很大的不同,但到底是什么,他混迹于皇宫那么多年,竟也说不出来。
直至这位举止谦顺的恭小王爷抬起他那双一直低垂着的眼睛,与海顺公公对上眼的一瞬,不由得使其心底生气一股莫名的情绪,这情绪来得猛烈,也使得他心慌。
到底是人精,他不敢多加表露,连忙挤着笑容告退。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远了,海顺公公脑子里回想着方才恭小王爷,不由得直愣愣地立在原地。只因他竟凭空想起一个人,还碰巧是个有着滔天罪过,大逆不道的人。
身后的干儿子小李子心里头不知装着什么心事,光顾着埋头走路,却没瞧见咱们海顺公公忽然停下来脚步,一下子扑向干爹的后背,当场就来了个父子情深的场面。
海顺公公本是被方才脑海中的想法惊得还没缓过神来,小李子这下可是险些没把他吓傻,缓过神来指着小李子又来了个泼天盖地的责骂,也将刚想着的东西给忘得一干二净。
这生气的可不只是他一人,只见这边的周澈脚步匆匆,正憋着一肚子怒意往皇后处赶,行至殿前又狠狠地压下情绪,做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
原打算是这头拜见了母后,回头再去明善宫兴师问罪。不料一进去就见着周岚清竟也在现场,一瞬间表情有些破裂。
而周岚清分明见周澈本就不太上扬的嘴角更是往下弯了一个弧度,有些莫名地看了他一眼。
皇后见其来了,立马站起来道,心情甚好:“本宫听闻今日是授封王位的日子,怎么到母后这里来了?”
周澈却没有回答,看了一眼周岚清,面色有些古怪:“阿姊怎么也来母后这里了?”
周岚清也表露出疑惑:“我自灯元后就住在母后这里了,这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么?”
闻言周澈先是一愣,紧随着表情更加难看,他压抑着情绪,用听起来还算平常的语气又?嗦了一句:“阿姊怎么来母后这里,也不知会我一声?”
周岚清像是彻底摸不着头脑了,她先是与同样感到不对劲的皇后对视一眼,而后开口试探地问道:“阿澈这是怎么了?是吃了醋了?”
至此,周澈缓了一口气,低低的说道:“父皇已受封我为端王,授地广州,过几日启程。”
话音刚落,皇后立马道:“广州?”随后一想,又道:“广州还是不错。”
周岚清却是皱了眉:“怎么分到广州去?”说罢,看了皇后,又看了看周澈,面上有些忧虑:“怎么到这么远的地方去?”
周澈却是观测着二人没有表态,落到皇后眼里,以为其不满,又细细想了一通,到最后竟叹出一口气:“是远了些。”
周岚清见状,转头又问周澈道:“二哥呢?他封的是何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