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舍本逐末(1 / 2)
魏源自一进宫门以来,右眼皮就反复蹦蹦跳跳,一直着急上班的魏大人起先还没多加放在心上,只当是昨日吃了多了酒。
但当他终于准时站在自己的工位上时,却明显地感受到不对劲,只因周围总是有若有若无的目光在自己的身上游离。
于是,魏大人微微挺直些腰杆,妄图试探一番那些不善打量,只可惜那些目光却不减反增,令他不得不赶紧将头又归至原处。
看来今日是有大事要发生,魏大人心中暗暗哀叹。
来不及细想,皇帝已到位,常规的礼仪完毕后,还不待众人反应过来,忽一人从群臣之中蹦了出来。
魏源藏在群臣之中,还未来得及看清此人的模样,就听闻其发表惊天言论。
“皇上,臣闻秘书监魏源在未能妥善保管国家典藏,擅自修改其上内容,致使朝廷蒙受损失,恳请陛下彻查此事,以正视听。”
在众人余光的视线里,那位被点名的魏大人依旧弯着腰,头也是低着,甚至没有发出一个声音。
偌大的宫殿内,自那位大臣上交的控诉之后就再无声响,好似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这位昔日里习惯劈头盖脸的给对方一顿臭骂的魏直言,就此迸发往日的光彩。
但很可惜的是此时带给众人的,唯有银针掉落于地尚可发出声响的沉默。
就连坐于龙椅之上的至高者都缓缓发出一句:“魏源今日常安在哉?”
而在下一秒,在不远处,一个不显眼的位置立马有声音回复:“魏源在焉。”
皇帝不经有些奇怪,耐着性子提醒:“既在,对此可有异议?”
魏源这才慢悠悠踱步而出,先是恭敬而不紧不慢地行了一礼,像是在等着什么。
这一出看得皇帝愣愣的,忽然想起是需要经过自己的允许才可以发表见解,只不过是从前魏源总是急不可耐的跑出来破口大骂,久而久之自己就对默认了他的做法,可如今这般转变倒使人有些不习惯。
于是抬了抬手,算是走了这个流程。
魏源这才开始了他彬彬有礼的辩前提问:“我听闻这位大人说我的失责,方才思前想后,可还是未思出何处失职,望大人明指。”
“你擅改大燕史书,将诸名将之性别改为女流,岂非谬哉!”
得知了缘由,他背终于得以不用再弓着了,而是悄然直立了不少。
“此非我擅自篡改,乃是与众大臣共议共商得之结论。其次,于三处的更改,皆是我等详查核实而后定,非泛泛之言也。”
说完,背不仅挺直了,头也抬起来了。
殊不知这位大臣既是敢于揭发,那便是有备而来,他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敢问魏大人,在更改之前,可有上报天子?再者,若已成定局,何须擅自更动?史书乃大燕子民所传颂,若让其知有女统国事,岂不乱矣?
魏源皱眉不解道:“有何乱矣?大燕子民里无女子?”
那位大臣顿时被噎住。
就在这时,一旁又出一位大臣,接过话:“臣以为,女子本宜主内,国事固宜由男子操持,魏大人,您更改史书,岂非欲乱大燕之安宁乎?”
妙,妙,妙!说得甚妙!
魏源简直要拍手叫好,这下子自己简直就要成为霍乱天下的罪人了!
但眼下还不足以到一碰三尺高的程度,他缓了缓神,稳重道:“若因指正史书而动摇大燕的命运,究竟是我的过错,抑或是尔等之不作为?”
话还未完,他和和气气地道出最残忍的言语:“我若没记错,林大人,您前日又纳美妾,且私下多收五百两,此事恐怕已传遍京师!”
不去看那位的表情有多精彩,魏源又马不停蹄地将矛头直指后来站出来的那位:“赵大人,闻您广收门徒,想必学术造诣已深矣。可为何以我于您所出科举试题中,仍能觅得相似之处呢?”
不愧是魏怼怼,仅仅两句话,打得两位胆战心惊,再也不敢发出一句话。
正当众人以为事情尘埃落定,只等皇帝评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扭转了局面。
此人就是一向不大在朝廷上持明态度的周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