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9第39章(2 / 2)

加入书签

梳毛、脱脂、齐毫、清峰……两人连着忙了两天,堪堪在大年三十那天才将一堆鸡毛变成几个完整的笔头,一个个绑好了挂在阴凉通风处,等待笔头晾干。

沈家人每每从那处经过,望着那串儿在风中摇曳的笔头眼里都带了几分不自知的敬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连带着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在世人眼中也沾染了几分清贵。

初一拜年。

不出林芷所料,今年来沈家拜年的人挺多。幸好提前备下的点心干货量足不怕,谁来了李春花都给人抓一把。若是嘴甜些的,夸她的新衣裳好看,她能把小孩儿的兜子装满。

沈发领着弟弟来拜年的时候,林芷叫住他:“年后开族学,回去把沙板子和木笔都备好。铺子里的事儿……”

“嫂子放心!我肯定好好干!”沈发赶忙表忠心,“只要狗子能去识得几个字就成,他家来教我也一样。娘子,您放心,我绝不会误了铺子里的事。”

沈发认得清形势,他家里能不再挨饿,偶尔还能割上点儿肉全是因为他在沈记茶水铺做事。沈家人大方,逢年过节还会额外给他发点儿东西。

凭着这些,他才有机会肖想认字算账的事儿,若还是那个肚子里只灌了水,一跑起来就叮当作响的他。每天睁眼闭眼都在为肚子找食儿,他是绝不会有这个想头的。他有这个运气攀上沈家,是傻了才会把这个机会往外推!

村子里现在盯着他的人可不少,沈家先是盘活了沈老爹留下来的铺子,再是出了个沈秀才,后来又开了绣房,现在,还有族学这样的大事……

桩桩件件,俱是要发家的模样。

现村里谁不想与沈家攀上点交情呢?沈家大伯一家,李玉香娘家人,还有与秀才公和秀才娘子早已撕破脸的陆家,怕是肠子都悔青了。

“对了,娘子,我听狗子说陆家那头好似不太平,大过年的差点儿闹分家。”沈发想起陆家人,赶紧把消息告诉林芷。

“您当个笑话听听就好,总归是与那边儿早就断了,再有什么事也与您不相干。”

林芷挑挑眉,这小子,真是个人精。她捡了一包干果蜜饯递给沈发:“我知道了,替我谢谢狗子。”

初二回娘家。

李玉香夫妇带着俩小孩儿回去了,林芷和沈知衍留在家里没动弹。

挂着的笔头基本晾干,沈知淳用竹子制的笔杆也好了。俩人熬了松香油,点着蜡烛,细麻线绑着的笔头根部蘸取足量的松香油,再用蜡烛小心烧制,这一步必得慢,一点点儿地让灼烧的松香油收紧凝固,才能让毛茸茸地笔头固定住。

待笔头固定好不会乱跑毛后,便是粘合笔杆和笔头。中空的笔杆均匀抹上大漆后便能将笔头塞/入笔杆初步固定。

最后用鹿角菜熬胶,将整个笔头浸入菜胶中,浸满了胶的笔头要在棉布巾子上反复摩擦,才能让菜胶充分浸入笔头内部。这一步就是过胶,这样笔头才会形成固定的锥形,不会炸毛。

再次悬挂晾干,修剪掉多余的杂毛后,一只毛笔才算是做成了。

林芷抹了抹额上的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