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2第52章(2 / 2)

加入书签

她正正站在屋里侃侃而谈:“炮制药材是门极精细极讲究的手艺活儿,我是村里做得最出挑的。一年十两银子,县城里多少汉子都没我赚得多!”

兰婶被她说得哑口无言,绣绷子扔到榻上便出门了。

次日,青阳县。

杜槿刚迈进粮铺门槛,就被店里伙计认了出来。

“哎呦喂!杜大夫,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张乙喜笑颜开地蹿过来,差点撞翻地上的米筐。

“张乙,你娘子前些日子食欲不振,如今身体可恢复了?”杜槿认出了他,还是去年在宝通寺跟张乙结识。

“都好全了!多亏杜大夫的消食方子。”张乙笑道,“您今儿个来买粮?上月稻子丰收,现在价格极划算的!”

杜槿点头:“过两日要出趟远门,给药行的伙计们多备些粮食。”

张乙殷勤地领着她在货架间转悠:“新米每斗八十文,陈米只要六十文。这边的麦面一百二十文一斗。红豆、黄豆、花生都是四十文,芝麻要贵些。”

杜槿:“这麦面为何这么贵?”

“咱黎州不种麦子,都是北边千里迢迢运来的。”张乙拿来木瓢盛出一勺,“又细又白的精面,不掺一点儿麸皮。粗面便宜,混了麸皮和高粱,只要六十文。”

青云寨和狼骑都是北人,还是得备些面食。但精面价高,新米也不便宜,供不起谷内一百多人吃喝。

杜槿思索片刻,大手一挥:“新下的粳米和精面各五石,陈米和粗面各十石。黄豆、绿豆、赤小豆也各来十石。能给我送到村里吗?”

张乙的算盘啪嗒掉到地上:“杜大夫,你这是要给全村囤粮吗?”

粮铺的伙计将一袋袋粮食搬出来,小山似的堆在驴车上,路过的街坊咋舌:“这是哪家如此奢侈,一次买这么多粮?”

张乙正清点数量,闻言抬头道:“都是杜大夫给药行的伙计准备的。”围观的街坊羡道:“杜大夫这药材生意越做越大了!”“给伙计□□面哇!杜大夫真是大手笔,你们药行还缺人吗?”

“承您吉言。”杜槿笑着拱手,“如今暂时不缺人手,以后若是有缺了就来县里招人。”

街对面的油铺掌柜杵在檐下,蒲扇拍得啪啪响:“杜大夫,你这米面有了,可要再来些菜籽油哇?”

“自然!正要来你家呢。”杜槿进了油铺也是一通大采购,备了足够青杏谷吃三五个月的油盐酱醋。

油铺伙计帮着把瓶瓶罐罐搬到车上,油铺掌柜笑道:“杜大夫,你们那青山药行如今有多少伙计?”

“也就是村里的大伙儿帮忙,算不得什么大生意。我们在外面雇佣了不少护卫,得看顾他们吃喝,米面菜肉都得给足足的。”杜槿不动声色。

“那确实,虽说咱们大夏统一了南北,但北边官道还是不安稳!”油铺掌柜摇头,“听闻邓州、洪州都在剿匪,现在没个护卫可不敢出门走商!”

出了油铺门,杜槿又同商陆急匆匆赶到布坊。

听杜槿说要给药行伙计们买布裁衣,掌柜笑得像朵老菊花:“要结实耐用的?这靛蓝粗麻适合,给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