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9生死由天1(1 / 2)

加入书签

关?彦五感比常人都要通透得多,辨向的责任自然落在了他的肩头上。

他稳稳站立在土地上,疑似黑衣人们的脚步声不见,魏郁春也屏住呼息不讲话,周遭阒然无声。

海潮声一次一次地击打到坚硬的崖壁上,那撞击感越来越明晰,他心跳的节拍好似都与之重合了起来,这种共鸣感让他迅速感知到了声音的来向。

他双耳微动,说道:“这些声音来自于正南方。海潮声在东南海岸……我们现在的位置相对来说,应是东部,抑或是东北部。”

魏郁春张了张口:“难怪我们找到这里的时候,花了将近一个多时辰……”

他们入山时自西南方出发,现在却处于东或东北部,简直是跨越了半个山,难怪要花费那么久的时间赶路。

海潮声的来临,提供了短暂性的辨声帮助,可只要再过至多一个时辰,这些声音就会弱到几乎听不到了。这意味着,如果他们还不能赶快出山,便真的要被这座诡山困到天黑了。

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就经历了好几次性命攸关的危险,更不提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了??在这座群树环避的山上,外面的月亮和群星再明亮,光亮也投不到地面一点。

可问题是,盘龙山只有一只通向村镇的出口,其他要么便是海壁,要么便是峭崖......根本行不通。所以他们距离出口已经很远了,来的时候不止两个时辰,要想一个时辰内就赶回去,岂不是痴人说梦?

他们又不可能直接穿过山体回去。

如果没有那些要命的幻术和黑衣人,他们可能还不需要一路都依靠海潮声行走,山中也没有猛兽,奔奔跑跑,可能勉强能够到靠近出口的地方。但现实很残酷,他们恐怕回不去了。

魏郁春和关?彦已经领会了种种迹象代表的可怕意义,这个死局,到底该怎么走出去。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闪电好似直接劈过关?彦的大脑。

记忆中的一样东西将他今日的经历串连了起来,那东西是年幼时,父亲为他特意找到的江湖上一位善于奇门遁甲之术的老师教给他的,以此来奠定为将者排兵布阵之基础。

那老师和普通的术士大有不同,他很年轻,总喜欢佩戴着一只背面有着手工磨刻的阴阳八卦图案的风水罗盘,那只罗盘他不爱系在腰间,也不爱拿在手上揣在怀里,偏偏喜欢反而挂在脖上,袒露衣外,滑稽得像只大肚兜,所以关?彦对他的印象极其深刻。

但真正能让从小就眼高于顶的关?彦钦佩的,是这位老师新奇的思路,他教的术法和旁的道士都不一样,旁的道士总以其坐观整体之局,以之卜天命,卜战时天象,卜未知之局以断排兵之术。

可他却偏偏要剑走偏锋,将局面分解,从单个出发,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之观念来策动全局发展,故而他的大局观念总要比旁人更加宏大。

然而缺点也很明显,他所布之局太过庞大,变幻之法多到寻不出任何相通之处,极难熟练变化。故而,无才思者难纵,无充足钱财、物资、人力者难布。

关?彦后来曾不止一次要仿照他的思路走局,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他本欲将那老师寻来继续探讨术法一二,却得知那老师不被世人理解,又遭人排挤,于十几年前便郁郁而终了。

他怎么都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会在偏远的南禺诡山上,因感知到这种剑走偏锋的术法的影子,而将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忆拿出来,抖擞一二。

应是察觉到了关?彦的不对劲,魏郁春深怕他是浸淫幻术太久有了反噬之症,唤他:“你还好吗?若是神智不清楚,你最好多和人说说话,别憋着。”

“没有,”关?彦连忙摇头,然后将那些分明还没有落脚点却让他兴奋的猜测说了出来,“从前我碰到过一位高人,他极善于奇门遁甲之术,尤善从八门、八神、九星论阵。而我们方才所经历的事物,好似刚好与八门之术相对应。”

“我们从刚入山的路一直上走,未曾变道,那里对应的本就该是西南,若以八门论道,此处对应者乃为三大凶门里的死门。那时我们的确踩中了石墩里的‘凶’地,虫尸和强悍的幻术就是证据。再后来,我们遭遇袭击,遁入他处,跋涉的路途并不远,去到的地方乃是石墩中的‘吉’地,之后,我们顺着一个方向走,不久寻到了第二个‘凶’地。”

“到现在,我们踩中的这第二个‘吉’地,是后来我们回到第一个“吉”地时,刻意转变了方向,跋涉了许久才发现的。刚巧不巧,这个‘吉’地就处于东方。”

魏郁春听着关?彦越来越快的语速,和越来越谨慎规范的用词,作为本就不通门路的她来说,就像是在听什么高深莫测的世外之音。

她在云里雾里的同时,对关?彦的身份进行了重新定义。

奇门遁甲之术……若不是修道之人,便只有善于排兵布阵的将士抑或谋士精于此道。但关?彦不可能是修道之人,否则他在和黑衣人门交手的时候也不会一直处于劣势,更没必要一直故弄玄虚、还特地拉出一个高人当幌子。

而且若真有他这样口无遮拦的道人,这世间……可真就是乱套了。

他那一身武艺,高超绝妙,使得出神入化,若说是谋士,完全不妥,若说是将士……却有相当高的可信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