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9新的政策(1 / 2)

加入书签

刚立秋不久,秋老虎铆足了劲儿炙烤着大地。

陆续年和初夏正坐在昏暗的屋子里,对着满桌资料梳理线索,还没等去找治安队,一阵尖锐的大喇叭声骤然打破了村庄的宁静。

那声音从村头广播站传出,由远及近,穿透一切。

陆续年和初夏对视一眼,瞬间听出是村长在喊话:“全体村民注意啦,马上到村头的晒谷场集合,有重要政策传达!”

此时,太阳高悬,毫无保留地倾洒着热浪。土路被晒得发白,一脚踩上去,尘土便飞扬起来。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气息,每一丝风都裹挟着滚滚热浪,让人喘不过气。

村里的老槐树歪歪斜斜地立在路旁,枝叶在热浪中微微颤抖,筛下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影子。陆续年小心翼翼地扶着初夏,两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朝着晒谷场走去。

晒谷场上早已人头攒动,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男人们挽着裤脚,手里拿着破旧的草帽不停地扇着,可那扇子扇出的风也是热乎乎的,根本驱散不了这秋老虎带来的暑气;

女人们则聚在一旁,一边照看嬉笑玩耍的孩子,一边小声猜测着即将公布的政策,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滑落,打湿了她们打着补丁的衣衫。

村长站在那用几块木板匆忙搭建起来的简易台子上,背后是一面有些褪色的红旗,在热浪中无力地轻轻飘动。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有力地说道:“乡亲们,上头刚下来新政策,是关于养殖的!鼓励咱们大规模养殖家禽家畜,后续还会派专业的专家来指导,帮忙联系销路,贷款利息也有优惠,就是为了让大家日子越过越好!”

这话一出,台下瞬间像炸开了锅。年轻力壮的小伙们兴奋得满脸通红,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热烈讨论着该养些什么;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则坐在一旁,眉头紧锁,小声嘀咕着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手中的蒲扇也摇得有气无力。

初夏眼睛猛地一亮,像是发现了宝藏一般,拉了拉陆续年的胳膊,激动地说:“这对咱们食品厂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啊!要是能有自己的养殖基地,原材料的供应和品质都能得到保障,成本也能大幅降下来。”

陆续年点了点头,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虑:“想法是好,可养殖不是小事,需要场地、资金、技术,哪一样都不容易解决。而且,咱们还没解决那些暗中使绊子的麻烦,我怕你再出意外。”

这时,村里的养殖户李大叔叼着烟袋,慢悠悠地凑过来,笑着说:“我打算大干一场,有啥不懂的,你们尽管问我。不过,这新政策一出来,竞争肯定激烈,听说隔壁村已经有人在抢着办养殖场了。”

陆续年听到这话,眉头拧成了个疙瘩,脑海里飞速权衡利弊。虽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当下村里那些不安分的状况还没解决,他实在放心不下初夏。

初夏攥紧了陆续年的手,眼神坚定而炽热,语气不容置疑:“这是咱们翻身的好时机,错过可就没了。厂子要长远发展,原材料必须有保障,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陆续年看着初夏坚定的模样,无奈又心疼地点点头:“行,既然你想干,咱就一起扛。但不管啥时候,你都得把自己安全放在第一位。”

两人找了个角落蹲下,开始仔细盘算。远处,几缕炊烟缓缓升起,在这秋老虎肆虐的燥热空气中缓缓飘荡,给这个宁静的村庄添了几分温馨的烟火气。

在资金方面,除了把食品厂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微薄积蓄全拿出来,还得去公社信用社申请贷款。场地的话,村东头那片废弃的打谷场倒是合适,空间宽敞,离水源也近。技术问题,李大叔经验丰富,到时候多跟他请教,再等专家来了好好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