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1大体老师(2 / 2)

加入书签

“第一步,默哀致敬。”她带头垂首,众人也随之低头默哀。

“现在开始解剖。”卫斓拿起柳叶刀划开陈子安的腹部。学员们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她的动作。卫斓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先观察腹部皮肤,有无外伤、瘀青。接着,沿着正中线切开,注意手法要轻柔,不可损伤内脏。”

明义在一旁协助,学员们则一边听,一边记录。卫斓熟练将内脏分离,学员们则不时发出惊叹声。

腹部切开的瞬间,恶臭扑鼻而来,学员们纷纷皱眉,却无人退缩。卫斓指着腹腔内堆积的脓液:“这是感染的迹象,病情已经很重了。”

她用镊子挑起一块溃烂的胃壁,直指要害:“这就是病因,胃穿孔引发了腹膜炎。要是早些开腹,或许还能有救。”

随后卫斓退后两步:“现在分组动手操作。先用皂角把手洗干净,再戴上手套。”

解剖结束后,卫斓和明义把内脏重新放回体内,用桑皮线仔细缝合切口。围观的学员们帮忙递工具、清理现场,虽然动作不够熟练,但每个人都专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陈子安的遗体最终被完整缝合,除了腹部那道细密的缝合痕迹,外表已看不出解剖的痕迹。

柳氏始终安静地站在角落,默默看着这一切,她泛红的眼睛里依然带着悲伤,但紧绷的肩膀明显放松下来。

“可以接他回家了。”卫斓走到柳氏身边轻声说。

柳氏点点头,目光扫过丈夫安详的面容:“现在我知道真相了。”

卫斓目送柳氏离开时,注意到几个学员正在认真记录解剖发现。这场特殊的解剖不仅揭开了死因谜团,也让柳氏对传统观念有了新的思考。或许,这只是一个开始,但医学的发展,往往就是从这些看似微小的尝试中一步步实现的。

解剖事件传开后,惠民医学堂立刻成为舆论焦点。陈家上下气得七窍生烟,当众把柳氏骂了个狗血淋头,指责她“违背祖训,辱没门风”。柳氏虽满心自责,但想到丈夫的遗体能让医学生看清病症根源,心里倒也有些慰藉。

三日后,惠民医学堂门口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一口黑漆棺材横在正门口,陈家人拍打着棺材盖哭天喊地:“还我子安全尸!”

陈氏家族二十余口披麻戴孝,身后还跟着三十多个头戴方巾的儒生。这些儒生多是陈家子弟的同窗好友,他们手捧着连夜赶写的揭帖,穿梭在人群中,一边分发,一边高声念诵。揭帖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孝经》中的警句:“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还有《礼记》里的教诲:“全而归之”。

这对刚成立不久的学堂声誉造成严重打击,不少路过百姓对着门匾指指点点。

为首的陈家族长陈文德高举《大明律》抄本,对着围观百姓高声诵读:“各位父老乡亲,都来听听这律法是怎么说的。‘毁坏尸体者,按律应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

陈家二叔在一旁捶胸顿足,哭得肝肠寸断:“剖开我侄儿肚子,这和杀猪有什么区别?”几个妇女抱着陈子安的灵牌,哭得撕心裂肺,哀声一片。

张文远在屋里急得团团转,鞋底都快磨出火星子来:“棺材堵到门口了,再闹下去真要出人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