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9郭千仞围困行宫,李光弼夜袭汲郡(1 / 2)

加入书签

李?到成都后,丝毫没有休息。

他像是一个工作狂,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和吃了仙丹似的精神百倍。

月色如水,洒在城中的街巷。他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腰间佩着一柄寒光闪烁的宝剑,匆匆赶往鲜于叔明的府邸。

叩响府门,门童引他入内。庭院深深,静谧中透着几分威严。

鲜于叔明已在厅中相候,见李?进来,起身拱手行礼:

“殿下一路车马劳顿,刚到成都便屈尊到访,实在令寒舍蓬荜生辉。”

李?赶忙还礼:“叔明兄客气了,一直听闻您在成都的种种功绩,今日得见,深感荣幸。此次前来,一是久仰叔明兄大名,特来拜会;二是有些要事,想与兄台相商。”

鲜于叔明微微颔首,抬手示意李?入座,又命人奉上香茗:“殿下谬赞,不过是为百姓做些分内之事。殿下但有吩咐,叔明定当知无不言。”

李?也不客套,轻抿一口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叔明兄,如今这天下大乱,我大唐江山岌岌可危。父王避难蜀中,各地人心惶惶。”

鲜于叔明目光平静,神色恭敬却又不失沉稳:“殿下有话但说无妨。”

“我观叔明兄在这成都根基深厚,威望颇高。朝中暗流涌动,您若能与我携手,日后这大唐的朝堂,必定有叔明兄的一席之地。”

“殿下,”鲜于叔明给他又添上茶,说:“朝中暗流涌动,在成都您初来乍到,您可有能让我跟随的本钱?”

“我鲜于叔明效忠于朝廷,不效忠于朝廷中的任何一人。”他义正言辞道。

李?轻笑一声,“你兄长曾与杨国忠交好,频频受他提携。”

鲜于叔明一听这话,语气变冷:“最后他因忤逆杨国忠,被他罢官,死在他乡。”

鲜于叔明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李?,续道:“我兄长一生刚正,却因杨国忠那等奸佞小人落得那般下场,这朝堂的黑暗,我看得清清楚楚。殿下所言携手,无非是想借我之力达成自己的目的,可我若因此卷入无端争斗,又与那些为私利而不顾苍生的人有何分别?”

鲜于叔明的兄长是鲜于仲通。

他曾经依附于杨国忠,希望权倾朝野的杨相国能够给他一个庇护。

他处处支持杨国忠,当杨国忠遭受非议时,他总是站在杨国忠的身旁,与朝堂上的官员横眉冷对。

杨相国也确实帮助过他。

当讨伐南诏时,鲜于仲通战败,南诏与吐蕃沆砀一气,唐军统帅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盖了他讨伐南诏的败绩,并把他提携为京兆尹。

可是杨国忠,也并不是处处正确的。

有时候,他的祸乱朝纲也会让鲜于仲通难以接受。于是渐渐地,他开始违背杨国忠的意见,他开始不再成为杨国忠的附庸。

其实,他是矛盾的。

他不想再做杨国忠的走狗,他想成为一个单纯效忠于朝廷的臣子。

但是,他跟随杨国忠那么久,他知道杨国忠会排除一切异己。

他一边疏离着杨国忠,一边向他示好。

天宝十二年,他申请在尚书省门为杨国忠刻碑,以颂扬他的功绩。

但没过多久,这岌岌可危的表面平和被杨国忠撕裂。

他因违背杨国忠而被他贬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