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0结局章 撒花(2 / 2)

加入书签

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完成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等程序,请期也把婚礼订在了一月之后。

礼部的官员一开始是劝陛下纳皇夫最急的,如今听到这婚期竟如此近,个个都神情恍惚、脚步虚浮地走出了金銮殿。

解决了人生大事,穆晴感觉“成家立业”四字,自己已完成泰半,终于可以稍微躺平一下子了吧。

西山温泉、东郊狩猎,安排起来!

等她兴致勃勃计划行程时,发现顾维朗竟忙得没时间陪她去泡温泉。

刚回来那几日,他恨不得时时守在穆晴身旁。出入金銮殿,步步紧趋着护送。上朝时一双眼睛黏在陛下身上不下来。早中午饭皆陪膳,至晚方恋恋不舍离开。

如今却一头扎进公文堆里去了。

穆晴这日换了一身银红束袖猎装,蹬一双鹿皮雪靴,戴着雪貂护耳小帽,特地去他案前转了一圈:“今日晴,宜冬狩。”

顾维朗从公文堆里抬起头来,笑道:“陛下这样十分好看。”

穆晴:“你也换一身雪青的,跟我的银红相趁,然后我们便出发吧?”

顾维朗却面露难色。

穆晴奇道:“边患已除,还有什么值得这么忙的?”

她拿过公文来,看了几眼便明白了。顾维朗竟在整理军务、还列了一长串各级将领交接名单,这架势,仿佛是要把手头的事务全都分出去。

穆晴吃惊地看着他。

顾维朗道:“北原四镇已收回,臣想在大婚之前便把事情处理好,日后便可专心伺候陛下了。”

穆晴道:“上次那是玩笑之语,你在沙场长大,如今正值盛年,怎么可以……”

顾维朗道:“大历人才济济,倒也不缺我一个。再说,如开了此例,不仅陛下为难,日后也恐为社稷埋下祸患。臣不愿做此罪人。”

穆晴笑道:“原是为了这个,我已有了解决办法,早请太叔先生斟酌方案了。不过这几日看你忙得很,想让你多休息,便想着等有了草案再与你同看。”

说罢,穆晴便拉着顾维朗起身,一边走,一边将她想要将御史台改革的想法细细说与他听。

“众官担心外戚专权,不过是怕皇帝偏私罢了,其实国有国法,如能人人守法,何来偏私之说。这其中关键,便是需有一个公正独立的衙门,来监督皇帝和百官。”

顾维朗迟疑道:“监督皇帝?”

穆晴点点头,她把后世三权分立的想法,揉进了御史台制度中。

“御史台虽然有监督百官之责,但也是由皇帝任免,不过是代天巡狩罢了。如今我想搞一个御史大夫终身制,人选由百官推举,皇帝任免不过是走个过场,当选后即终身任职,不受皇权掣肘,按律行监察之职。如有重大失职,也需百官集议,方可免职。”

如此,相当于将高度集中的皇权,分了一块出来给百官,在宗法之下,制衡皇权。

“如此,便是多了一个巨笼,将那无所束缚的巨大权力,约束起来,如同将猛兽关在笼中,方是长久之策。”

在这御史台制度下,穆晴还想了挺多,比如新设一个民情司,在各地搜集民间歌谣的同时,也独立考察民情上报。又可将各地的学宫也分一个监察之职,有密函上折御史台之权。

“这便多了两个耳朵,可以及时听见民意,得知民情。”

顾维朗听到一半,便知此举定可造福社稷,对后世也有非凡影响,本应严肃以待。

只是他看穆晴在艳阳下说得神采飞扬,不知为何,竟不合时宜地觉得心头荡漾起来,便偷偷靠近,将女帝的手握在掌中轻轻摩挲。

……

宣兴五年春,女帝大婚,举国欢庆。

邻国来祝、百官相贺,自不必言。穆晴最高兴的,是收到了几分特殊的贺礼。

方玉壶送来一幅西南的新耕图,因着西南各封国归入州郡管理,水利工程得以跨地方进行,如今新修的水路网,将原本贫瘠的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