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云三知上(1 / 2)
却说这日斐然在甬道上不小心撞到了人,匆忙道歉,虽觉得对方有些眼熟,但脚下步履根本顾不上停留。
他一路疾奔,神色兴奋地绕过洒扫庭院的杂役,跨门槛时更是一蹦三高,风驰电掣般跑进府衙馆舍。
“公子、公子!有消息了!”
方湛正理衣准备出门,瞧见几日没怎么见的斐然兴冲冲跑进来,皱眉问道:何事如此激动?”
“那个云三知、云三知的下落,总算有眉目了!”
云三知便是传言中华严寺闻觉大师的俗家弟子,若问何故要寻此人,还要从方湛难得也会吃别人的闭门羹一事说起。
自打入云州后,方湛几次前往华严寺求见闻觉大师均被拒之门外,斐然更是连帖子都没递进去,屡碰钉子的主仆二人便打起了云三知的主意,试图走他的门路达成引见目的。
然而云三知此人甚是神秘,饶是斐然自诩机灵无双,居然几番遇挫。
他先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寺院里四处打探,甚至还自掏二十两香火钱,上到住持下到扫地僧,几乎全部问了个遍,直到被僧人当成居心叵测的贼人赶出去之前,也没问出云三知到底是谁。
第二日,他又在寺庙前街整整晃悠了一日。这次倒是得到了许多人的热情回应,好几位热肠人士拉着他神神秘秘打包票,最终在他差点被骗走仅剩的十两当介绍费之前,恍然明白过来,这些人将他当作找闻觉大师求字无门的冤大头了!个个都称自己认得云三知,可说到长相特征,一人口中一个样儿。
眼看太阳即将落山,斐然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街尾一家冷清的素面馆中。他叫了一碗素丁油泼面,食不知味地往嘴里扒拉着,无意间听到身后有两位食客正向店家打听云州的西山石窟。
面容憨厚的店家笑道:“听二位的口音,应是从外地来的吧,可是想去西山石窟游玩?”
那食客点头,称是从南边来办事的,办完事后时间尚有富余,便慕名想去观瞻西山石窟,却又不知该如何前往。
店家好心解释道:“云州的石窟多着呢,若都要看遍,一天时间可不够,眼下又是冬季,山中酷寒,不是游玩的好时候呢。我倒是推荐二位直接去灵岩寺,灵岩寺本就是依靠石窟建成的,二位去那儿既能看到石窟,又能祈福,累了还可下榻吃素斋,岂不舒适。”
食客听后亦觉不错,连声道谢。此时店中清闲,两位食客也无立刻离去的意思,双方便闲聊攀谈起来。
“说来也怪,”店家不解道,“云州石窟都在西山里头待了几朝几代了,过去除了樵夫猎户偶尔路过歇脚,从没有人专门想去瞧上一瞧的。最近我却遇到好几个打听的,与二位一样,一看就是清贵读书人,都说是慕名前来游玩石窟,我一个粗人,实不知慕的是什么名堂?”
两个食客相视清笑,其中一位道:“想来这便是名人效应了,前来打听石窟的,应该都读过《云石游志》一书,看到书中闻觉大师花数年走遍西山石窟,一时兴起,也想效仿大师,一瞻千年石窟风采。”
“闻觉大师我知道啊,他可是我们云州的有名人物,书法大家,连上京城里的圣上都见过的,那个什么什么志,可是大师写的书?”
“非也,此书是闻觉大师的弟子云三知所撰,店家将面馆开在华严寺前街,怎的连这个也不知?”
店家讪笑:“?,人家寺庙里头的事,我一个开面馆的哪里清楚!”
“老哥这话差矣,那云三知可不是寺庙和尚,却与你我一样是红尘中人。《云石游志》里头说得清楚,三年前闻觉大师志要走遍西山所有石窟,可此志未完,大师就得了腿疾,这才收下一名俗家弟子,将剩下的石窟勘完,又将大师的游历、各个石窟状况记录在册,甚至还把精妙壁画临摹下来,一一编纂成书。”
三人啧啧奇谈之时,殊不知这店里还有一人正凝神静听。
原本斐然吃着面,有一搭无一搭地闲听,可当“云三知”一名出现时,他条件反射地支楞起耳朵,最后干脆端了面碗直接坐到人家桌上,极其自来熟地加入了谈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