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第2章(2 / 2)

加入书签

小说不是很多,都是当代著名作家的著作,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背景是上一个十年的黄金时代;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欧内斯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

“迷惘的一代”。

这家人的阅读喜好还怪兼收并蓄的。

杂志也有一些,大多是时政杂志,几本毛线编织书,

她随手拿了一本杂志,封面大标题写着《罗斯福总统的救市政策》,嗯,有意思,值得看看。

书房里有舒适的单人沙发,她曲起一条腿,翻看杂志。

经济大萧条前所未有,美国人刚过了富足的20年代,股市大雪崩震惊全美震惊全球,没人知道要怎么办。经济大萧条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狂跌开始,这天是星期四,因此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道?琼斯指数疯狂下跌,纽约证券交易市场无数支股票狂泻不止,无数家庭夜不成寐;次日周五,所有银行都遭遇了挤兑,人们只想把钱捏在手里,再也不信股市和银行,导致短短几周内数千家银行被挤兑风潮搞到破产;银行倒闭又导致企业陆续破产,企业破产则导致城市税收减少,政府部门连公务员薪水都发不出来。

学生交不起学费,失学儿童大幅度增加;学校拖欠教师薪水,由于学生日益减少,导致无数中小学关闭;民众没有钱,“消费”就无从谈起,GDP大幅下滑。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美国的经济全面崩溃,数千万人失业,而全美人口不过才1.2亿。

啧。

也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阿什博顿老爹失业了,好不容易买的房子也卖了,幸运的是,至少小公寓还是买下来了,三姐妹不用担心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去。

哎!

凯瑟琳烦恼的想,14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呢?正经的工作压根没有孩子们的份,就连以前专属于孩子打零工的送报工的工作,也是一大堆成年人抢着干。要么就像帕特里夏那样去做学徒,但14岁的孩子实在没什么力气,这几年“她”吃的也不够,以至于14岁的年龄,只有12岁的身材和身高,甚至都没开始青春期发育呢!

在富足和平的21世纪长大的人,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她挠破头皮也想不出什么赚钱的方法。

像一些穿越小说里写的,做大中华美食去摆摊?且不说口味问题,首先,你要有钱买原材料;其次,就算经济大萧条了,balck帮也没有萎缩,照样得交“摊位费”啊不“保护费”;再次,现在普通群众都消费降级了呀!

凯瑟琳只能无奈摇头。

杂志里的文章是一片吹捧,说年初,就任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开展了“百日新政”活动,整顿金融,接二连三制订了若干新法案,要搞活经济,恢复银行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