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2章 侮辱本官(2 / 2)

加入书签

接着,李奋话锋一转,提到了一件事情:“不过,说到这里,本官突然想起一件事。大家也都知道,本官是个读书人,对于文化教育有着特殊的情感。前两日我来上任的时候,路过咱们的贡院,那景象真是让我痛心啊!”

他皱起眉头,描述着贡院的现状:“贡院年久失修,房屋倒塌,学子们的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他们衣不蔽体,连笔墨纸砚都买不起。这怎么能行呢?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再苦也不能苦了教育,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啊!”

李奋的声音渐渐提高,情绪也越发激动:“太子殿下对于文化传承、教化百姓、为国选贤可是非常重视的。我们不能让他失望啊!”他的目光落在曾大人身上,似乎在等待对方的解释。曾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儿呀?朝廷有明确规定。每个县。每个地方。都有固定的教育经费吗?你这个是什么情况?把实情告诉我。这里都是我苍山县的精英。但凡有所隐瞒。别怪本官不客气。

教谕曾铭恩一边用衣袖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故意装作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样子,然后“噗通”一声双膝跪地,诚惶诚恐地说道:“大人所言极是,所言不虚啊!学子们的生活条件确实异常艰苦,贡院更是年久失修,破败不堪。这实在是因为苍山县的情况太过特殊,民生艰难,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银子来修缮啊!据下官所知,目前府库中的银两也非常紧张,入不敷出,所以才会导致这种荒芜的局面。再加上下官我能力有限,实在是有负大人的期望,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啊!”

典史梁贺远心中暗自思忖:“这老曾头今天可真是开了窍了,居然开始说些好听的话了。只要他不把矛头指向我们,不举报我们,不把事情搞砸,那我帮他一把又有何妨呢?看他这副样子,估计是转了性子了吧。嗯,或许我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梁贺远赶忙开口说道:“李大人,今日乃是您的欢迎晚宴,本应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场合,怎么好端端地就聊到这些事情了呢?不过呢,曾大人所言倒也不假,苍山县物资匮乏,民生凋敝,府库里的银两确实紧张得很,根本没有多余的银子可以用来修缮贡院和改善学子们的生活条件。目前县衙也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的运转,对于教育这一块,确实是有所疏忽啊!还望大人您多多谅解!”

李奋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戏谑的笑容,说道:“哈哈,原来如此啊!这下我可算是明白了。之所以教育经费会被挪用,或者一直未能发放,原因竟然是财政紧张。这可真是有意思啊!究竟是谁有如此胆量,竟敢停发这种至关重要的经费呢?又是谁能做主做出这样的决定呢?这简直就是胆大包天嘛!”

县丞职博文赶忙附和道:“李大人所言极是!教育经费可是朝廷明文规定的,我哪里有那个胆子去动它呀!实在是因为经费实在太过困难,实在是没有其他办法了,前任县令才会擅自作主停发教育经费啊。为了这件事情,我们都曾据理力争过,甚至还因此触怒了前任县令,结果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惩罚呢。不过,李大人您说得对,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们,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啊!您的这番话真是振聋发聩,让下官深感惭愧啊!下官一定会和其他同僚们好好商议一下,尽早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绝对不会挪用教育经费了,一定会从其他地方想办法解决的。”绝对会给李大人一个交代。会给全县学子一个交代。

李奋说道:“各位大人,你们的努力和尽心办事,本官都看在眼里,心中着实感动。然而,诸位皆是久经官场之人,对于朝廷的规章制度想必早已烂熟于心。这些事情你们都心知肚明,稍有不慎,便是杀头之罪啊!大家的乌纱帽固然重要,但若是因此连累家人九族,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朝廷对于每一项支出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他方面的支出岂能随意挪用?稍有改动,恐怕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我们还需另寻他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啊。”

典史梁贺远附和道:“李大人所言极是,大人既然不许挪用,可每一处都需要银子,那也只能从别的地方挤一挤了。除此之外,下官实在想不出其他良策,还望大人不吝赐教,指点迷津。只要大人有好的办法,下官等必定谨遵大人之命,全力以赴。”下官实在没有办法了。

教谕曾铭恩满脸愧疚地说道:“李大人,下官实在是无地自容啊!下官有负陛下的圣恩,也辜负了大人对下官的期望。如今面对如此艰难的状况,下官确实已经束手无策了。为了能稍稍缓解学子们的燃眉之急,下官甘愿捐出自己半年的俸禄,请大人恩准。”

李奋看着曾铭恩,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曾铭恩的一片赤诚之心,但苍山县的教育现状如此糟糕,贡院破败不堪,学子们生活困苦,这与曾铭恩的管理不力也有一定关系。李奋叹息道:“曾大人,你的忠心本官是知道的,你的拳拳之心本官也能感受到。只是,我们苍山县的教育竟然搞成了这个样子,贡院破烂不堪,学子们衣不蔽体,这其中多少还是与你有些关联的。你一个月的俸禄才不过区区几两银子,就算你把这一辈子的俸禄都捐出来,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不过,本官实在不忍心拒绝你的好意。这样吧,你就捐一个月的俸禄吧,此事就这么定了。”

然而,李奋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你这件事倒是让本官有了一些想法。在普通百姓家中,如果遇到困难,他们是不是会向左邻右舍借钱,或者找亲戚朋友帮忙呢?如今县衙里没有银子,学子们的生活苦不堪言,这可如何是好呢?在座的各位都是本官的依仗,希望大家能一起想想办法,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都是苍山县的中流砥柱。曾大人说自己要捐银子。在场的诸位。我相信你们的觉悟肯定不会比曾大人差。大家都是明白人。各凭自愿绝不强迫。

下面的人开始像炸开了锅一样,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捅了马蜂窝一般,好不热闹。这些人交头接耳,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都在互相交谈着什么。

就在这时,一位身材肥胖、大腹便便的商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身着锦衣华服,看上去颇为富贵。只见他端起桌上的酒杯,仰头一饮而尽,然后“啪”的一声拍了一下桌子,站起身来。由于饮酒过多,他的身体有些左摇右摆,显得有些不稳。

商人站稳后,拱手向李大人说道:“李大人,小人陈半限,愿捐二十两纹银,以尽绵薄之力,为苍山县的学子们略表心意。这二十两银子虽然不多,但也是小人的一片赤诚之心啊。还望大人笑纳。”说罢,他还特意强调了一下自己的名字,似乎希望李大人能够记住他。

李奋听了,故意露出迟疑的神色,说道:“二十两银子,确实不是小数目啊。如此善举,理应予以表彰。本官决定亲自为你题字,再让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