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7云汉(2 / 2)

加入书签

一直未曾抬眼的谢昭回在此时抬了眼,他望向咨阅,静待片刻确认她言尽时方启唇,“那殿下看我,合您眼缘么?”

鸣蜩听到这话吓了一大跳,谢昭回不仅不遵礼节直视昌睦公主,竟然还胆大直接的反问对方。他双腿发软,替人请罪的话几乎破口而出,这时唐颂看向他,向他打了眼色及时阻止了他的意图,为对话的两人辟出一方静地。

那双眸里含着连亘如带的星群,在他凝神时,雪天里的阴暗开始销声匿迹,渐露璀璨。

咨阅把着杯,心腔内一声响,是她预想中的一双眼睛。

谢昭回看到的昌睦公主不是金屋娇娘,不会因他人的注视而垂落眼睫。她不饰钗裙,雪色上妆,一手静握杯盅时,便是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这样一位人物了。

她目光尖锐的看着他,眉眼间是一种模糊性别的神韵,“还好。”她轻描淡写的说。

昌睦公主口中的“还好”二字极具分量,等同于一句夸赞了。有戏!鸣蜩暗喜,今日出面的双方说不准真能把事情谈妥。唐颂则是默默品茶,只做一个旁观的局外人。

“殿下还想了解什么?”谢昭回追问,“草民一定坦诚相告。”

他积极争取的态度让唐颂侧目,此人很会把握与人来往的分寸,言谈举止间尽显真诚,不是某些商贾市侩钻营的嘴脸,昌睦公主对其印象“还好”大概也出于这个原因。

“你是原州人,”咨阅顺着他的话问,“为何会到往宣州谋事?”

“草民开蒙后在县学内读过几年书,后来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后便放弃了读书入仕这条路,近些年草民通过耕作存了一些家资,又听说有鸿儒逸士在江南道的寺学内授课,于是草民便趁农闲时前往江南两道游历,后来草民发现寺学内的环境其实很艰苦,唯一的便利之处是房舍幽静,毕竟入寺读书的以寒门学子和落榜学子居多,他们交纳的学费有限,寺学能为他们提供的饭食、书具也就有限。在游历过程中草民结交了几位士人,起初我们只是为部分寺学捐赠纸笔,供寺内学子们所用,接触纸笔这门生意后,就想办法慢慢做了起来,盈利后再用来资助寺学。宣州教育底蕴深厚,草民在绥安的寺学内寄寓的时日最久,对那里最有感情,所以便选择在宣州谋事。”

咨阅听着看向了唐颂,后者微微摇头表示对此事一无所知。谢昭回做的事与昌睦公主想要做的事初衷一致,很巧。

谢昭回看到了两人之间的眼神来往,他不干预任何,话说完后只在原地静立。

咨阅再次看向他:“四门馆有笔三十万贯的公廨钱,大秦律法规定,公廨钱收利,每岁利钱收取的额度上限是本金的五成,这笔钱放出,我只会按照最高的限额来收利。也就是说,规定期限内收回这笔钱时一共是四十五万贯。我不在意对方是否有难处,若是做不到,这笔钱四门馆便不贷。”

她要在不违反律法的前提下,将三十万贯的借贷兑现出最大的利益。

谢昭回俯身:“草民可以接受。”

“公廨钱一般按岁借贷,实话说,我急用钱,所以要按我的规矩来,半年内我要收取七万五千贯的利钱。”咨阅又道,“我知道我提出的条件较为苛刻,我跟前面几个商贾未能谈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缘故。”

谢昭回再次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