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秋水(2 / 2)
有靖王一番公私之论在前,平康帝此举是为公还是为私,不免引发揣测。
众枢臣默然品味,靖王桀骜,字字精奥,坦荡处见刀光,深具影射之意。
秦哲抬手示意温绪为靖王添茶,笑道:“四哥的话在理,咱们坐在这都是为了国计民生,朝廷绝不会失于偏颇,瘠一处,肥另一处。”说着看向户部两位官员,“依朕的旨意,靖王府和昌睦公主府的田庄费、资妆费、车服、奴婢、手力费、封物等方面的供给恢复如初。”
于羡岂和常子依俯身领命,秦哲又道:“诸位若无异议,秋税的堪会就到此结束,咱们走下一个议程。”
下一个议程是八月都帐,朝中需要对照度支账目,将秋税分拨各级各处,满足各级各处在五月时向户部递交的次年预算额度。这将涉及到大秦从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申报的每一笔度支预算的具体数额,过程将会是细致又漫长的。
户部四曹的官员也全部被平康帝召见,之后是太府和司农两个寺监的官员。
殿中时不时传来对话声,官员们翻动户部账册时纸张的起落声,还有杯盘碗碟相互碰撞时的轻响。
唐颂听着这些声响,望见天边的微熹初露,它们被秋意透进,颜色鲜艳,但不刺眼。今日的天色看起来也还不错,她想。
“先说各级官吏的官禄和俸料,秋税征收到位后,按照相应的标准照发不误。因夏税一案削减的厨食,也都恢复从前的供给。”
平康帝说完这话看向了中书令段浔,后者与之对视,行礼说:“臣遵旨。”
殿中再次寂静下来,这是保障大秦百官权益的一道圣令,段浔身为百僚之首,当从圣令。
这对君臣之间对谈融洽,并不意味着他们取得了和解,而是因为他们举目望向了今后的朝堂,齐王,不过是过往云烟了。
亡者,需要被冷漠对待。如此,生者便能迈足前行。
秦哲仅从段浔眼中看到了平静,而平静要比恨意更让他感觉不适。
他暂压不适,调眼看向了兵部侍郎萧羽,“京师宿卫兵费、北衙禁军费和南衙卫兵费,兵部可有疑问?”
萧羽已将牵涉到兵部的账目详细看过一遍,合上账本瞥了眼秦衍道:“费用明细并无疑问,但有一事臣需代兵部问明朝中,因夏税一案,朝中切断了南衙十六卫的马匹供给,眼下秋税征调到位,南衙十六卫的军马粮料能否恢复供给?”
秦哲也瞥了秦衍一眼,颔首道:“这段时间辛苦南衙这帮弟兄了,恢复马匹供给。”
秦衍正端着茶盅,抬眼与他们二人先后对视一眼,并未说话,嘬了口茶细品着点头表示知情和配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