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尘尽光生(1 / 2)
咨阅离开河岸边向城外走,她鼻腔里涌出一股酸意,难以遏制。于是她驻足,仰面,深深呼出一口气,逼退溢出眼眶的泪水。
她望着月,月望着她,她们之间维持着安静不言的默契,好像只有它能听到她心底挣扎般的独唱。
他人可以通过一纸诏令向天下人倾诉悔意,而她只能独自在此地仿徨,等待未知来决定她的命运,她不甘,她想向前走的更远一些。
她绝不肯在这个瞬间低下头颈。
冷静下来后,她迈步前行,忽见一人入了城门,正向她走来,咨阅有些怔楞,“姑母!”
她疾步快走,迎了上去。
秦思赋一路笑着走近她,张开手臂将还未站稳的她拥入怀中,“昌睦,好久不见,想我了么?”
咨阅突然间哽咽,咬紧唇齿,未能讲出一句话。人人都道她像独孤昱,可她从未见过独孤昱,她连一幅画像都没有。她只能就近寻找一个类似于母亲的人,然后加以亲近,那个人大概就是秦思赋吧,可她也早早离开了长安,姑侄之间虽有亲情血缘,但她并不能完全亲近她。
这一刻秦思赋的拥抱好像让她体味到了母亲的胸怀是怎样的。
她轻轻拍她的脊背,安抚她的颤抖,问道:“这一路,昌睦走的很不容易吧?”
她强忍啜泣,乖乖的点头,秦思赋将她从自己怀中扶起来,擦去她的眼泪,笑道:“昌睦,你很勇敢。别哭,将来被史官记作“帝泣不止”岂不是有些滑稽么?”
咨阅破涕而笑,吸吸鼻子说:“姑母取笑我了,我从未预见过那一天。”
海市蜃楼般的画面,时时令人望而却步。
秦思赋端详她的面容,一手端起她的下颌,“那一天迟早会到来,将来史册上会书写秦咨阅的名姓,载入秦咨阅的功勋。”
咨阅微怔,秦思赋轻抚她的腮颊,她凝视她,如今她的眼底不仅浮现出了野心,还有一种令人感到陌生的情志。
“这样就好了。”秦思赋欣慰笑道:“昌睦,再坦然坦荡一些吧。”
咨阅怔眼颔首,好像只有姑母会这般直白的告诉她:她的所做所为并不肮脏,她的野心并不可耻。
“姑母怎么来了?大王也来了么?”咨阅看向她身后的城门处。
“我还是放心不下你们这帮孩子,想来看望看望你们。”秦思赋侧身,跟她一起看着城门外,“大王人没来,心意送到了,一百万石粮草助边,算是将功补过,足够你们撑到江南两道的粮草抵达之时了。”
“这怎么能……”咨阅万分惊讶。
秦思赋笑道:“秋岁中原的收成也不错嘛,这些粮草,洛城还是出的起的,给谁交税不是交呢。”
“姑母,谢谢你。”咨阅忙道:“怎么不让队伍入城呢?”
秦思赋抬手刮了刮她的鼻头,“洛城一方前来交割粮草,我不得先向原州道行军元帅你这个话事人通禀么?”
“姑母,您……”咨阅愕然摸着自己的鼻尖。
秦思赋眼中透出狡黠,笑道:“这是规矩,咨阅,你要记住,人人在你面前都得守这个规矩。”
苍苍沿着河畔往前走,她走不快,他就携着琵琶,亦步亦趋,也慢慢走着跟在她的身后。
忽然间,她回头,笑着对他说,“殿下,今天我好高兴啊。”
月色用最动人的笔触,描摹出她当下的样子,她在人影稀疏处回眸,时光就失去了跨度,凝缩在这一刻,好像是一生一世的永恒。
她伸出一只手腕,伸向他,邀请他步入那样的一个结界中。他屏息,应邀,缓步走近她,握紧她的手。
“苍苍,你要一直像今天这样高兴,好么?”
“好的,殿下。”
“我是说,一直,一直都要。”
“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