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璇花篇?三修(2 / 2)

加入书签

-

马车驶过山路,四轱碾压在砂土上,发出咔呜杂音。

俞沅之心下不安,为何这一世,国公府马车会提前两日入村接人,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权衡利弊,唯有姑且听从,免遭皮肉受苦。长途跋涉,阿娘双腿已有浮肿,食不下咽,气力疲惫。

她为娘揉着膝盖,那位坐在母女对面,来自国公府的看管婆子,见状鼻哼一声:“娘子可要比咱们襄京夫人还娇贵。”

“你们夫人也需要坐十几个时辰的马车?”她连眼色都懒得给。

李婆子,罗国公府最擅趋炎附势之人,对上谄媚,待下专横,手里不能握丁点权力,否则人便飘上天去,前世蔑视母女乡野出身,曾在阿娘柴房受罚时,私下加码,多扇了四个巴掌,以此讨好主子。

本打算安稳后再与之算账,眼下既送上了门,正好了结泄愤。

阿娘听不到,但见对方一脸凶相,轻轻握了下女儿的手:若累了,趴在娘怀里睡会儿。

李婆子嘴角耷拉,白了一眼用手比划的女子。

“告诉车夫,遇到茶摊停下休息。”她安抚阿娘,冷声吩咐道。

李婆子撇嘴,从髻边拔下条铁簪搔头,良久讪讪前探半个身板:“外头的,见茶摊歇脚。”

车夫吆喝应声。

“赶个活儿,什么赏钱都没,肚子瘪着回襄京,怪不得府里没一个愿意接这差事。”老东西阖眼倚在团麻垫上,嘴里嘀嘀咕咕。

“李婆子。”

那人眼角耸搭,不耐烦道:“又怎么了?”

俞沅之坐直腰杆:“这两日粗茶淡饭,来回折腾,我这里有点碎银,多少能有些贴补。”

李婆子斜眼:“姑娘还算懂规矩。”

“只不过人多口杂,被旁人知晓怕要平分了去,一会儿到茶摊问问小二,附近哪里有烤鸡烤鸭,李婆子私下解解馋,来日进府,亏得你照应呢。”

话说得好听,妇人脸上浮现得意之色。

“既如此,老奴就不推脱了。”

“应该的。”她唇角微微弯起。

马车停在沿途一处茶摊旁。

车夫与几位随行小厮靠树盘坐,念叨着辛苦,李婆子则避开众人视线拽过小二耳语,脚步利落朝西去。

俞沅之在其走远后,缓步至树前施恩:“小二哥说前面有个镇子,今晚给大家添些酒菜,辛苦多日都没好好吃上一顿,咱们不妨快些赶路。”

众人一听纷纷应和,昨晚大饼白粥,今早青菜馒头,中午灌了水饱,早已饥肠辘辘。

“那还等什么!”某小厮扯脖喊。

俞沅之将一点碎银放在茶摊小二手中,转身轻笑颔首:“车夫,咱们向东。”

阿娘在马车欲行时面露愁容,李婆子……

李婆子?

若能活着跑回襄京,就算她的福气!

众人发觉李婆子不见时,已是第二日寅时,寻了半个时辰未果,唯有暂时作罢,待回京禀管家。

这次车内清净,俞沅之想暗示阿娘提高警惕,思量再三比划道:过了许多年,娘若见到爹,会感觉陌生吗?

阿娘:有一点。

俞沅之:如果爹又成了亲,有别的妻子呢?

阿娘停顿半刻,比道:就像你所说,已然许多年,他应该有了新的家室,否则不会杳无音讯,但那里是都城,爹做官,在意名声,可以让女儿过好生活,娘会安心,娘没用。

俞沅之:……

阿娘或许早已猜到,丈夫薄情寡义,只是想为女儿多争取些益处。

她喉咙发涩,当初是自己无法接受负心的爹,进府便哭闹想逃离,才让娘被牵连受委屈,冷静想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些麻烦既注定避不开,不妨借此机会另寻庇佑,与阿娘过上舒坦日子。

她将软垫倚靠在娘的腰间,悄悄掀起帷幔一角,连山暮霭渐浓,淡烟相蔽,明日便能抵京,需提前筹谋破局之法。

-

襄京为邺国都城,盛及百年,古韵悠浓。

城内道路四通八达,街巷商肆林立,阁铺星罗棋布,甚是热闹繁华。马车向东,行速变缓,勋贵大族多居于此处,百尺飞檐琉璃瓦,香车宝辇隘通衢。

俞沅之头脑发胀,眼下当务之急是敷衍罗家人,与娘寻个安逸地方歇息。

她搀扶阿娘下马车,抬眸刚好对上罗国公府四字金匾,朱门铜环,庄重肃穆,向下瞧,一个方脸浓眉的中年男子从内迈出,规矩站在石阶旁侧,向右伸出手臂道:“请这边走。”

要从后门进。

她面无表情颔首应下,轻扯住阿娘袖口。

管家姓朱,取自朱鹭,为罗国公赐姓,罗字有捕鸟之网说,所以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