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看清(2 / 2)
沈晴微一脸胜券在握的样子:“据我观察,殿下即便费尽心机、不择手段也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好,这么说有点往他身上泼脏水的意思。还好及时察觉,她又补了一句:“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
周临言的表情从戏谑到无奈:“你竟这般了解我?”
沈晴微“谦虚”地摇摇头:“总之,京城的‘风’太大、人心太凉,徐大人即便有心回京也经不起那番蹉跎。要是换我,我也留在玺州。等哪一天春和景明,再回京看看山河锦绣。”
周临言明白了她的意思:“可以徐大人的本事,我那些兄弟没少给他抛橄榄枝,他都不为所动。我担心他不愿过问朝中之事,只想守着玺州安稳度日……”
“不会的。”沈晴微轻轻地反驳,好似对徐碾的品行非常了解,“他不是那样的人,只是需要添把火??这事交给我。至于他最后究竟选择与谁为伍,徐大人心中自有答案。这就要看殿下的本事了。”
沈晴微提前说好:“如果徐碾最后选的不是殿下,殿下也别怪我啊。我只是‘煽风点火’,让他认清自己年少时的野心。至于他选谁,那是他慧眼识人。若是殿下知难而退,我可以转身就走。当作这一切没开始过。否则,若是给殿下的敌人添了羽翼,殿下也别怪我。”
“那是我自己没本事,怪你做什么。”
沈晴微松了一口气。
徐碾醒来时,沈晴微先进徐府,叮嘱周临言在门口等候。
沈晴微与徐碾聊了几句“青白玉”的事。她让徐碾放心,正序监不会为难他。
“徐大人,我曾拜读过您年少时写的诗。字里行间,豪情恣意,壮志慷慨。您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如此胸襟,舒适让我佩服。”
“唉。”徐碾叹了口气,“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情了。如今啊,我岁数大了……”
沈晴微仍不死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何况徐大人正值壮年,宝刀未老!恕我斗胆一问,大人离开京城后真的放下了坚持十多年的壮志吗?”
徐碾无可奈何:“我个人之力终究渺小如蝼蚁,难以撼动那巨木。”
沈晴微并不因一时受挫气馁:“我猜,徐大人没有忘记。”
沈晴微记得,几年前的湖畔,一个孤独的身影抱着一册书,试图在字里行间找到破局之法。
日落的余光将他的背影映得长长,显得他格外孤独忧郁。
即便是现在,沈晴微仍瞥见,那几册书被他放在书案上最显眼的地方。
年少时的诗也被挂在目光所及最显眼之处。
徐辗轻叹了口气“这世间多的是力不从心之事。”
他低头时,沈晴微看见了几缕斑白的发丝。
朽木摇摇欲坠,大煜将这样一位有才识之人熬白了头,却没有让他展现胸中抱负。
“先生纠结这么多年,身在玺州,可心系着庙堂,与其袖手旁观,何不顺水推舟?”
徐辗一眼看穿她的居心:“你是来给三皇子当说客的吧。”
沈晴微顿了顿。
“不是,我不站在他那边。”沈晴微毫不犹豫,对上了徐碾有些意外的眼神,“我只是觉得先生这样的美玉被埋没在沙尘中实在可惜。论治国之策,先生比我懂得多,自会明断。先生挑选的,才是真正有望救世之人。”
徐碾愣了愣,苦笑了一下。
“倘若狂风骤雨真的袭来,玺州有何能幸免?先生不是忘怀世俗之人。今日我来,是有一事相求??
“无论参不参与这一场风雨,我只希望先生听从内心。无论是出世还是避世,只要先生安心就好。另外,我有一些东西想要送给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