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集市(1 / 2)
等《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这些蒙学书籍教完后,还得早早叫林玉书去镇上的学塾念书。术业有专攻,若走科举这条路子,学塾里的夫子才是最专业的。
林姝掩下心中异样,面色镇定地为他答疑,并接着他多年前学的那一句,继续往下讲,“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一句说的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仁者……”
林玉书越听越喜,他能感觉到,阿姝堂姐是个腹有诗书的,讲的竟比那老秀才还要好,通俗易懂,引经据典!他竟一听就懂了,不用像之前那样反复琢磨。
一句话是不长,但一句话可旁征博引,能讲的太多了。林姝原本打算第一日只讲句子,第二日再教写字,但林玉书是个好苗子,完全可以合到一天去。再多也没必要,贪多嚼不烂。
“我讲的这些可有哪里不懂?”见林玉书摇摇头,林姝便又问:“那这几句话中,还有哪些字不会写?”
“除了前头学过的曰、义、礼、此、五和不字,剩下的都不会。”
林姝将人带到院坝里,寻了个空地,找了根细木棍,在地上将几个字一笔一画地写了下来,扭头问林玉书,“可看清我的笔画顺序了?”
林玉书诚实地道:“除了‘此’字,其他几个字都记下了。”
林姝便又当着他的面多写了几遍,写完第二遍,林玉书便记得很清楚了。
随后他自个儿拿着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地练习。
林姝转而问林小蒲,“今日我讲的你听得懂不?”
林小蒲骄傲地挺直了胸脯,“都听懂了。”
她还以为读书很枯燥,没想到阿姐讲的内容这么有意思,中间居然还夹杂了几个小故事,她听得津津有味。
林姝摸摸她脑袋,“小蒲真棒。我把今日教的这几句都写下来,你能记几个字就记几个字,不用勉强。”
约莫一刻钟之后,林玉书便已将这些生字熟记,主动提出告辞,“阿姝姐,今日多谢你。”
林玉书还是个小少年便已比林姝高出一小截,林小蒲学林大山那般,鼓励地拍拍他肩膀,“回去多复习巩固,你天资极好,别浪费了你天赋,回去叫三叔三婶给你买一本《三字经》,这书必须买,常看常新,你光记在脑子里还不够。笔墨纸砚也尽早备好,你年纪不小了,若想走得长远,得赶紧把字练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