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前朝余孽(2 / 2)

加入书签

??也愿苍天得见,让圣意有所转圜。

“回吧。”

风声里传来一句嘶哑淡漠的回音。

*

风雪已停,寒意尚在。

琼山镇某村,一破败的土地神庙中,主殿放着一个破败生锈的铜钟,殿内四处透风,茅草叶子跟着风雪乱飞,底下是大片的草垫子,用麻绳略一捆绑,便能让一群人挤挤挨挨坐在上面,侧耳倾听。

殿内仅有的一方矮桌前,须发皆白的老者穿着一身长衫,外挂一层灰扑扑的绒袄,看着老态龙钟,视线却十分精明锐利,说话时中气十足。

“今日末尾,仍然是说文解字……”

显然,这是偏僻村落里的一个简单的私塾,从地点到人员构成,都充斥着下九流的不着调。

啊不,是不拘小节。

矮桌前的老者侃侃而谈,“炀,炙燥也。多为炽热之意,与火有关。当然,也有其他释义……”①

这自然的停顿和凌厉的视线顿时让底下的人变成苦瓜脸,知道夫子又要抓人考学问了。

老者的目光在面前年龄跌宕起伏的脸上一一扫过,并迅速落在最外侧一个侧靠在石柱上、翘着二郎腿的少年身上。

头上的粗麻帽子被一拳兽皮围着,这在偏僻的村落里是个稀罕物件,看着就十分暖和,戴帽子的人将帽檐下拉遮住了上半张脸,自然上弯的薄唇在冷风里勉强有点血色。

少年睡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估计就算这头顶上的铜钟响三响,也不耽误这人会周公。

还没等他开口唤这位从不肯认真听课的庸才,边上便有另一人已然开口抢答。

“我看过半本周史残卷,上面写了有位暴君,谥号为‘炀’……”

白胡子的夫子面皮一抽,似乎知道这小少年想说什么,还没来得及阻止,便见那小少年摇头晃脑脱口而出。

“炀帝做过许多天怒人怨的暴行,所以这个字,应还有残酷不仁之意。”

如今是大梁景和十年,前朝为应,再往前是大周,大周朝有位少帝尚武,生性暴躁,少年继位便成了被后人唾骂的暴君。

更重要的是,少帝之所以是少帝,就是因为他继位不到两年就崩逝了,青年早亡,就好像遭了天谴一样。

“这寓意也太差了,青年早亡……等给我家幺儿起名可要避开这个字才好。”一个青年皱着眉头说道。

“是啊是啊,简直是在咒人早死。”

“不过肯定也不会有人给孩子用这种字取名吧?‘炀’,多晦气……”

说话声被寒风呼啸着打散,落在半梦半醒的人耳朵里,就变成了零散的字符,拼拼凑凑,瞬间就变了意味。

“青……起名……炀……晦气……”

??应青炀刚刚从周公那里散会,意识迷蒙还未睁眼,就听见有人在骂他晦气。

他还没搞清楚状况,但脑子里已经本能地冒出了一句:你礼貌吗?

应青炀睁开眼时,只觉得被一通老拳打的浑身酸痛,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的福报让他在那龇牙咧嘴了半天。

原本少年英气、潇洒俊朗的一张面孔,硬生生变得有些滑稽。

应青炀长这么大就没被人当面戳过脊梁骨,他雄赳赳气昂昂地准备在人群中寻找罪魁祸首,不讹上个十文八文简直对不起他这个暴脾气。

“阁下贵姓?我倒要看看你的名字有多好听。”

一句阴阳怪气还没说出口,应青炀一抬眼就对上矮桌前夫子的视线,瞬间底气泄了一半,一股心虚顿时油然而生。

他轻咳了一声,视线游移。

面前这位姜允之姜老先生是这小村落里唯一一位有学问的夫子,亦是应青炀的启蒙老师,更是与他生活多年的长辈。

当然,姜允之更喜欢称自己为太傅。

姜太傅在这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里开私学,收点束?补贴家用,应青炀每次都被拎过来听学。

这次来东镇小村之前,为了多要一点银钱,他对姜太傅谄媚了半天,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